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实现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康超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成为当前社会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在教育改革的推进下,数学教师的授课方式在不断优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实现课堂效率的提升,仍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
        康超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青龙镇第一小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成为当前社会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在教育改革的推进下,数学教师的授课方式在不断优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实现课堂效率的提升,仍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对此,文章主要从制定合理教学方式、营造良好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有效运用三个方面来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效果;有效教学;学生
        新课改后提出,在小学数学的授课中,教师要以学生为发展主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与技能,这就体现了教师授课方法的重要性。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受传统理念影响,在课上以单一的讲述为主,学生被动的学习、接收数学知识,思维得不到拓展,有效教学难以实现。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采取合适的方法来促进课堂效果的提升,从而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接下来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分享一些数学教学的观点。
        一、数学知识在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性
        小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打好数学基础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以及各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因为数学知识的实践性比较强,可以开拓小学生的思维,锻炼小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发展小学生的综合素养等。所以,教师要认识到小学阶段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的进步与发展。
        二、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1.以学生为主体,制定合理教学方式
        课程改革后明确指出教师要转变授课观念,以学生为数学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有用的数学知识。而小组合作、问题教学等方式都可以实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有积极效果。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授课中,老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实现授课效果的有效提高。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一节内容的时候,课上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观看钟表,正确读写时间,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认识与习惯。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通过提问互动的方式引入教学:“同学们,(出示钟表实物)这是什么?观察一下表面,你们有什么发现呢?”学生各抒己见。接着我带领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认识时针、分针、秒针,并通过数钟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三个指针间的关系。然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拨动钟表表盘的方式进一步认识时间,学生讨论的过程我进行巡视指导,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及时纠正。学生讨论后我再以练习题、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我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学习完这节课的收获。这样,我通过提问、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课上效率的提高。


        2.创设相关情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认知发展还不完善,很多方面都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情景教学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营造场景的方式让学生置身到数学课堂中,从而获得良好的理解与体验。所以,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老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展开授课,增强数学课堂的吸引力,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让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都能学有所获。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节内容的时候,课上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认识,让学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气氛,课前我搜集了一些四边形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并让学生说一说四边形有什么特征。接着我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图片,让学生认识特殊的四边形,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展开学习研究。然后我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的方式来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关系,接着我再出示一些判断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四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就是长方形)。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我们教室内有哪些特殊的四边形,由此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本节课所学。这样,我通过相关图片的搜集,为学生创设了相关的场景,促进了学生的理解,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气氛。
        3.联系日常生活,促进学生有效运用
        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是一门与生活有着密切关联的科目,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反映出了一些数学问题。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思维逻辑性较强,比较抽象,学生有时不易理解。所以,在日常的授课中,老师可以采取联系实际生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数学问题,从而有效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进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一节内容的时候,课上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建立质量的相关概念,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联和贴近性。首先,我通过联系实际的方式引入教学:“同学们,你们平时去逛超市吗?一般去超市都买一些什么东西呢?有的物品需要称重,你们知道他们的重量怎么测量吗?”学生积极回答,由此调动学生的热情,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接着我出示超市的购物小票,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自己有什么发现,我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引出称重单位克和千克,由此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然后我带领学生研读教材,分析教材中的例题,并出示一些克和千克的物品让学生掂一掂,进一步感知克和千克的重量,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1克和1千克的物品,由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我通过联系实际生活的方式将学生自然而然带入到课堂中,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了克和千克的相关知识,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有效运用。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各科的授课方式都在不断转变与完善。小学是学生思维养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教学职责,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从而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合理的授课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进而实现授课效果的提高以及有效教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美娟 刘.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探究[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8):73.
        [2]何兆锋.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方式探究[J]. 新课程学习(中), 20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