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咏梅
江西省 吉安市 安福县平都第三小学343200
摘要:在小学教学课程当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具有基础性特点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尤其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为学生创建有效且趣味的数学问题情境,使其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可以设置问题的课堂上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对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创设高效的问题情境的策略,以提升数学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策略
前言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发展,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需要其根据新型教学理念,进一步创设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达到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并寻求更加高效的教学策略,做到与时俱进,进而推动小学数学的教学发展,为数学教学做出贡献。设置问题情境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要想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发挥作用,就必须将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转变为具体、生动的数学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问题情境的设立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大家一起探讨数学问题,从而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一、设置数学故事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当前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大脑思维活跃,比较喜欢新鲜的事物,但是自制力和控制力相对较差,注意力也很难集中起来。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共同特点,并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首先要设置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数学教师在进行开展小学数学的教学时,需要重视本节课所讲解的课程内容以及教学的目标,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其进一步创设出一个故事问题的情境。小学数学教师能够采用童话、寓言等相关的故事形式,或者按照学生所感兴趣的较为著名的问题情境,并为他们选取比较出名的人物,还可以依据自己实际的经历来为学生创造一个数学故事问题情境,以趣味特性为核心。通过选择一些兴趣浓厚的东西,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以及探究精神,而有趣的讲述情节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集中学习注意力,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的相关内容时,可以根据数学发展史为他们讲述一下分数乘法的发展历程,创设故事问题的教学情境。与此同时,教师也能够通过为学生引进简单的问题,为他们更好地铺垫数学基础课程。比如一道复习题:甲数为20,而乙数是甲数的四分之一,问乙数等于多少?学生通过了解了大概的分数乘法的发展过程以及简单的例题,可以引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紧接着小学数学教师进行引导学生,来共同探索和思考问题,将数学问题当中的第二句话转化成“甲数的四分之一是乙数”,经过这样的指引,使得学生更加理解问题的含义,并培养他们探索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水平,最终顺利地解答数学问题【1】。
二、建立阶梯式问题情境,利于分级学习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知识,其内容属于基础性的数学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部分的内容也属于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不同的数学知识有着关联性与层次性的特点,它们的难度不等。相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而言,数学课程知识是很难理解的,他们的知识基础不够扎实,甚至缺乏生活经验,这使得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上,会遇到很多阻碍因素。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状况,进一步设置数学问题情境,并按照每节课程的内容难易程度来进行教学,依据难易程度从而分成众多的阶梯式的数学知识。教师还要注重从数学基础知识着手来开展数学教学,由易到难,并结合知识的梯度式,让学生梯度式递进,由简单的思考到浮躁的探究,使其逐渐地掌握数学课程教学的知识内容。
例如,通过小学数学教师讲解《位置与方向》这部分的内容,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概念知识,并掌握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技巧和方法,使其可以利用任意的方向以及距离绘制简易的路线图,以培养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其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其数学空间的观念意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并强化学生学好数学的意识以及兴趣;最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观察位置变化的过程当中,教授他们如何进行正确的描述和绘制简易路线图,并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通过这种一步步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强化梯度式问题情境的教学效率【2】。
三、设立探究性问题情境,积极培养综合能力
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的课程过程中,能够根据本节课所要讲的重点数学知识内容,以设置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将全班学生按照他们的个性差异以及数学学习的状况,进而分成不同的小组,学生们可以在小组探究中研究这些知识点,加深记忆,体验数学的魅力。循序渐进的探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丰富和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整个过程中形成不同的数学知识点,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打下基础,有效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通过学习六年级《确定起跑线》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一张400米的起跑图片,并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探究和分析,使其掌握田径场以及环形跑道的基本构造,并利用综合性的圆的周长知识来计算出400米跑的起跑线,从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
四、设计有效趣味问题情境,提升数学课堂氛围
小学时期的学生有着共同的特性——活泼好动,因此,数学教师在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时,可以选用一些带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数学课堂,从而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讲授《分数除法》的相关内容时,要想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的知识内容,就必须设计有效的趣味问题情境。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有关的物品,并选出两名学生来参与游戏环节。教师让每个学生分别选择一个物品并用数量来表示,随后将这一物品平分给其他同学,在平分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个难题,那就是不会进行平均的分配。这时,小学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展开分组的讨论,并让其在激烈的研讨当中,以及教师的引导过程中,深刻地掌握“分数除法”这部分的知识内容【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并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利用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他们的探究意识,从而提升数学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涛.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7(04):290.
【2】骆道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46):229-229.
【3】朱淑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教育,2017(2):00075-0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