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信息化总体架构下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4期   作者:马颉
[导读]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马颉
        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日照   276800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从国土空间治理面临的时代挑战和自然资源信息化时代的使命与机遇出发,解析了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的总体内容,并在其确定的自然资源信息化总体框架下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的总体思路,展望了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自然资源;信息化;总体架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
        引言
        在信息化背景下,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逐渐显现出来,智慧国土空间规划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或者大数据等新兴的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将整个社会的国土空间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整合。在完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兼顾当前新兴的信息技术,还要充分了解居民的工作生活情况以及社会空间治理对人们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影响,这样才可以保证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能够符合当前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方向。
        1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含义
        简单理解,信息化背景下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是利用信息技术分析评价规划现状,改进规划方案、建立监测管理。国土空间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系统,由不同要素相互作用而成。要想正确的认知国土空间这一概念,要详细分析要素构成、弄清楚空间格局,从时空状态检测等方面入手。随着近年来领域研究的逐渐深化,从生态价值、土地功能等方面对国土空间规划有了新的认识,并进行新的评价提出了优化重构路径。当前主流观点认为,人的尺度是衡量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标准,应以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为规划的基础,加强两者间的内部联系。受认知能力和技术的局限性,人们还无法科学、精准的全面认知国土空间。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更易建立经济发展、人们生活和生态环境间的联系,客观反映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为规划制定提供参考。国土空间主要体现的是人与地的关系,是指特定地域内人、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等相互耦合而成的复杂生命有机体。移动信息技术的出现,打破了时间、空间对人类活动的限制,出现流动的时空观和区位,迫使人地持续重构。网络信息技术是掌管国土空间规划的大脑,合理构建的系统是分析评价、规划决策、优化配置、监测管理等的技术支撑。国土空间的重要构成“三生”在智慧社会中发生了改变,交通与信息技术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实现了国土空间承载活动能力的最大化,需要重新规划布局。国土空间的功能循环系统是由资本、能源、技术交通等要素流构成,运用信息手段智能化模拟要素,有助于实现国土空间的科学规划。
        2自然资源信息化总体架构
        2.1加大力度进行自然资源信息化总体构建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国土空间资源越发紧张,国土空间规划刻不容缓,信息化机构成为理想化的工作模式。国土资源局在这一情况下出台了相关政策,能够较为有效地构建自然资源信息化总体架构。从某一角度来进行分析,自然资源信息化总体构建需要对于现代化技术进行运用,比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这些技术被应用到各个环节之中,为我国自然资源信息化总体构建提供有效支持。
        2.2对于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1)大数据技术能够搜集较多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能够为制定相关方案提供数据上的支持。(2)应该建立统一的标准,在一个原则下进行工作。我国自然资源类型多样,在对于自然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在原则和标准的指引下进行工作,并及时更新相关数据。(3)要构建专门的信息化平台,对于自然资源的数值进行记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类,并为其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这能够较为有效的推动自然资源信息化发展。


        2.3加大力度对其进行监督
        有关部门应该按时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情况和现实情况进行真实、详细的记载,并将信息进行公开,在群众的监督下进行相关工作,提高群众的参与感,使自然资源信息化总体架构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工作,并出台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作为支持,使相关工作更加有序开展。
        3自然资源信息化总体构架下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
        3.1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其部分地代替人脑工作变得并不遥远。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利用大数据,综合运行深度神经网络、语义网络、知识图谱、自我博弈系统等人工智能算法和其他信息技术,在自然资源分类、三条红线划定、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城市发展规律预判、规划条件推演、规划审批、规划实施情况评价、生态修复效果仿真等方面终将有所突破。
        3.2 5G通信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依靠5G网络信息的“高速公路”,将可以布设更高密度的感知设备,可以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情况进行精度更高、信息更丰富的全天候自动感知,进行保真性更好的信息传输,支撑更多、更细化的重点目标监控。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的可感知性,将是提升国土空间治理和用途管制能力的必备条件。
        3.3遥感与视频技术的应用
        随着遥感技术与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可以实时对遥感影像进行智能分析,自然资源部全天候遥感监测的实施,使得大范围、大规模监测国土空间管制规则的落实成为可能。同时,视频监控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可以对视频图像中的人、事、物等目标进行自动解析,对人车行为、工程活动、生产活动等轨迹进行动态监测和规律分析。建立实时监测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海岸线等重要管控线的“电子围栏”,将很快成为现实;全国无处不在的视频监控设备和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布设的越来越多的视频监控设施,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一定能成为现实。
        3.4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构建的数据不可篡改、信息透明、去中心化集体维护的优势,对广域范围内国土空间管制规则的使用、跨层级跨部门规划数据的更新以及违规行为的查处等复杂行为的意义重大,可以大幅减少沟通成本,提高协同效率,维护规划的权威性,有效解决数据频繁更新造成的前后数据不一致问题以及责任追究难的溯源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和智慧化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能够为智慧规划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国土资源是我国非常关键的自然资源,有关部门必须要对于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形成正确的认识,在自然资源总体构架下提升其信息化水平。但是,这并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逐步完善。在不同时期要对于自然资源总体构架下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精准定位,并搜集、汇总相关的经验,使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更加可行。未来,我国智慧国土资源空间规划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升,为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陈美景.国土空间系统认知与规划改革构想[J].中国土地科学,2019(30):11-12.
        [2]韩政.以全域视野和系统思维推动规划编制——对广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思考[J].南方国土资源,2019(12):20-24.
        [3]张恒,于鹏,李刚,于靖.空间规划信息资源共享下的“一张图”建设探讨[J].规划师,2019,35(21):11-15.
        [4]陈铭.新时代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几点思考[J].浙江国土资源,2020(1):32-34.
        [5]杜立柱,孟久琦,杜昊霖.规划体制变革下的空间规划问题与应对策略[J].规划师,2020,35(1):19-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