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功灵
肇庆市鼎湖区广利街道办事处初级中学
摘要:音乐教学是由诸多部分构成的,其中乐谱作为音乐创作与欣赏的基础要素,也是音乐教学的首要内容。面对尚未充分了解乐理知识的初中生而言,乐谱便成为其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并使其逐渐建立对音乐知识与欣赏的认知并切实提升其音乐核心素养,然而当前初中音乐识谱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基于此,本文将简要分析当前初中音乐识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系统阐述教师应采取何种措施开展识谱教学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学科素养;初中音乐;识谱教学;现状不足;教学策略
引言
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来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及文化理解等三大素养,而乐谱作为音乐创作及展现音乐情感力量的前提,其在音乐创作与鉴评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因此乐谱理应成为音乐教学中的首要内容之一。除此之外,强化识谱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兴致,促使其切身体会音乐创作与欣赏的魅力,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并优化识谱教学的有效方式,进而真正提升学生的音乐及艺术素养。
一、初中音乐识谱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尚未树立识谱教学的意识,学生得不到机会学习乐谱知识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音乐作为非考试科目并不能得到学校与教师的重视,导致音乐课长时间被语数外等应试科目挤占,更不要提识谱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并不能得到机会学习乐谱知识。除此之外,包括初中在内的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便是,音乐教师往往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其专业能力与音乐素养相对较低,并不能为学生的识谱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识谱教学方式相对传统落后,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
就当前开展的初中识谱教学状况来说,其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便是教育者们仍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方法来向学生讲述相关知识,具体表现为教师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介绍音符、线谱等基础内容,而忽视了其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长此以往,学生不仅难以掌握这些内容,而且很容易对音乐失去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二、基于学科素养开展初中识谱教学的有效路径探究
(一)树立新型教育理念,为识谱教学提供良好环境
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识谱教学,首先需要相关的教育者们突破传统教育理念,并顺应教育改革的时代发展趋势,真正重视音乐等艺术学科教育,并创造一定的条件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学校需要设立专门的音乐教室,且提供齐全的乐器等教学设备,为开展乐谱教学,学校还应提供必要的乐谱支架等教学工具。除此之外,学校还应招募专业的音乐教师进行教学,以保障学生在识谱学习等过程中得到专业指导,为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与艺术素养,学校还需对其进行定期培训,以确保其充分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技巧,进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在识谱教学中强化课堂互动,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仍然较重,加之其正在经历青春期而容易出现叛逆心理,因此在音乐食谱教学时,教师可以迎合其心理与认知状态并充分结合教材知识开展互动教学,以此吸引学生充分融入课堂过程。譬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完一定的乐谱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动与合作,即将全体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使其得以充分讨论自身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并使每一小组选择一种乐器,根据所学的乐谱知识并进行一定的创作,而后将其演奏出来,以此不断深化其对乐谱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诸如此类的互动进行识谱教学,不仅能够极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而且可以使其在乐趣中建立对乐谱知识的认知,进而极大优化了识谱教学的品质与效率。
(三)引导学生在乐器演奏中感受乐谱知识,以不断提升其审美感知能力
生活能够给予音乐创作极大的灵感,对音乐的谱写往往也来自于创作者的自然与社会生活经历,因此在进行识谱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声音,如体育课上跑步的口号声、夏天的蝉鸣、鸟叫声及常见的手机彩铃声等,引导学生在理解乐谱知识的基础上感受这些生活声音的音符变化。除此之外,打击乐是运用乐谱知识和感受节奏的良好途径,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乐器演奏,并使其在此过程总优化对乐谱知识的认识。譬如在学习经典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时,教师在为学生讲授完此首歌曲的乐谱知识后,便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分组乐器伴奏,如第一组摇晃碰铃、第二组敲击响板等乐器,在此过程中使每一小组都采用不同的乐器进行伴奏,且多次重复练习,在每一组学生在伴奏时,剩余同学都跟随伴奏的音乐节奏歌唱,通过此种方式的教学强化学生对乐谱的体认,并促使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乐谱知识。
(四)利用节奏教学辅助学生理解乐谱知识
节奏是传递谱曲人情感的手段,因此在开展初中识谱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使学生感受音乐节奏来理解乐谱知识。而一首美妙的歌曲在于其优美的歌词与动人的旋律,充分把握歌词蕴含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人们感受该首歌曲的节奏,从而深化对歌曲乐谱等整体认知,除此之外,人们的语言表达本身也就有强烈的节奏感,不同的节奏呈现着各样的情绪,因此教师便可以充分利用语言及歌词的此种特点使学生切身感受节奏的变化,以配合识谱教学的开展。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诗朗诵的形式,首先建立学生对语言节奏的感知与认知,在学生对朗诵内容的节奏有了一定把握后,教师便可以播放音乐伴奏,使学生在音乐的带领下再次感受朗诵内容的节奏。除此之外,为了使学生能够强烈感受语言或歌词本身的节奏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用打拍子的形式来划分相应的节奏,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既切身体会节奏,又能够增加其情感体验。在经过诸如此类的节奏教学后,学生便能够对音的强弱变化有所理解,进而帮助其掌握乐谱的基础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乐谱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因素,其应该成为教师不断探究的教学任务,而在面对初中生开展音乐节奏教学时,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特殊的心理与认知特点,通过树立新型教育理念、强化课堂互动、进行乐器演奏与节奏教学等趣味性教学使学生建立对乐谱知识的认知,并使其切身体会音乐的魅力与乐趣,最终促使其提升音乐及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瑞芬. 小学音乐识谱创新教学方法研究[J]. 东西南北:教育, 2016(9):00032-00032.
[2]荣彩郦. 初中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 新课程(中学版), 2019, 000(007):212.
[3]周文婷. 初中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 东西南北:教育, 2020(3):0048-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