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立斌
东莞市望牛墩中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能力培养
摘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笔者从1995年以来一直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能力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加强网络应用的教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营造协作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协同学习、协同工作的能力;通过程序设计教学,培养学生思维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科横向联系,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信息技术是一门最新的学科,具有操作性强、知识更新快等特点,信息技术的教育既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参考,又有别于的其他学科,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探索的问题。笔者从1995年以来一直从事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别对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能力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1)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2)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21世纪是是知识爆炸的世界,是网络化的世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学会学习,掊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信息应用的能力,是21世纪信息化社会的要求,这也正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二、在信息技术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与能力的措施
经过多年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探索,笔者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信息应用的能力、协同学习的能力、逻辑思维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方法。
1、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实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即:在讲授新课时,先提出一个具体的主题任务,然后让学生思考,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从而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如:在“Excel数据统计与分析”的教学中,先给出一个任务:(1)求出初一某班期中考试每位同学的总分与平均分;(2)算出该班“语文”科各分数段的人数及占全班的百分比,用恰当的图表表示;(3)写出该班语文学习的分析报告。我要求学生先自己探索数据统计的方法、图表的应用、分析报告的书写方法等内容,然后完成给定的任务,最后老师总结“Excel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和要注意的事项。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培养了学生探索新知的精神,也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任务驱动教学中,要注意的是:当涉及到的问题比较难时,要给学生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通过努力顺利解决给出的问题。
2、加强网络应用的教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化已广泛应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计算机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把网络的应用作为基础必备内容,分别从(1)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的教学;(2)局域网应用教学:数据共享的设置、数据传输、数据获取的方法;(3)利用校园网辅助教学:在校园网上发布消息、信息收集的方法、建立在线课堂等;(4)利用Internet(国际互联网)辅导教学:利用互联网获取资料、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流等四方面进行教学。学生平时训练课中,老师通过局域网收、发作业,共享数据,学生在线网上做题,收集、搜索资料等,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
3、营造协作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协同学习、协同工作的能力
协作学习是指一班或一组学生真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探索,最终达成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协作学习可以使学习者从其他同学那里得到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缩短解决问题所花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协作学习能培养学生协作的技巧和沟通能力,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打良好的基础。竞赛辅导班学生不多,学生水平差异也大,协作学习。每次的小组合作学习,我都让同学们小组内互相讨论,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分享小组的成果等等,同学们通过相互讨论、交流,营造了一个协作学习的氛围,培养了学生协同学习、协同工作的能力。
4、通过程序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程序设计主要教学在于算法的教学,算法教学是一项艺术教学,方法多样,丰富多彩。通过程序设计的教学,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老师以程序设计语言为载体,重点讲授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比较分析来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逻缉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动态规划最短路径问题时,学生掌握满足动态规划的两个条件,写出状态方程,完善程序,得出正确结果后,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所有路径,找出最短路径。有学生想到枚举的方法,并完成程序设计;有学生采用深度搜索的方法,完善程序;也有学生用广度搜索的方法来完善程序。一道动态规划的教学题,复习、巩固了枚举、深、广搜索,老师总结各种算法的利弊。通过问题的变化,引导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学科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只有把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在信息学竞赛的教学中,我们十分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程序设计教学中,数学建模是一项最重要的能力,更是是否能完善程序的关键。例如,校本课程中动态规划的动规方程、深度搜索的递归方程、以及简单问题的数学方程等,这些都与数学紧密联系,通过数据结构的系统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竞赛辅导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完善程序后写解题报告,尝试自己设计题目,给数据,出源程序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对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与能力的思考
上面是本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能力的一些体会,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能力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1、备好上机操作课,加强上机操作课的指导。由于信息技术课实践性很强,教学中上机操作必然占相当的比例,上机操作课教师同样要认真备好课,安排好上机的内容和时间,否则,上机操作课学生会变成无事可做或不知做什么,影响上机效果,同时在上机操作过程中要加强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2、适当安排测试练习,检查教学效果。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适当安排些测试练习是十分必要的。
20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通过培养学生思维和能力,所任教的学生共200多人次获得市以上竞赛奖励,60%以上的同学考上东莞市最好的高中(东莞中学),高中毕业后被北京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录取。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与能力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要工作,如何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有待我们继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 黄荣怀 著,《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 姜凤华著《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