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鑫*1 刘孟婕1 赵成1 魏琴1 唐翠彬2
(1宜宾学院,2宜宾市第一中学校,宜宾 644000)
摘要;宜宾学院通过教研室、学部、学院三级保障构架,以常态化监控机制保障教学质量。完善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毕业生与社会评价各环节的保障体系,促进学院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探索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
关键词;质量保障;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based on the standard of normal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the case of Biological Science (normal) major of Yibin University
Abstract: Through the three-level structure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department and college, Yibin University ensures the teaching quality with a normalized monitoring mechanism. The biological science majors improve the security system from the formul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graduates and social evaluation. Exploring the breakthrough and focus of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aduates.
Key words: quality guarantee;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2017年10月教育部于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以推进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测认证体系。在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中,质量保障部分作为体现国家对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及结果动态监控的质量要求[1],对毕业要求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而质量保障是教学的难点[2],如何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持续改进教育教学水平[3],本文将结合已有的资料,通过本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结合师范类专业认证质量保障四个方面:保障体系、内部监控、外部评价、持续改进,探讨能够有效保障师范生培养过程教学质量的相关对策。
一、保障体系
根据“学生中心、产出导向、质量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师范类专业认证强调以完善、高效的保障体系配置教育资源、组织课程。宜宾学院农林学部生物科学(师范)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形成了以下几个组织保障教学质量:
(一)构建学校、学部、专业三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设立教学质量与教学督导评估部门;学部设立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及学科专业建设委员会;教研室主任负责、骨干引领、专业教师参与。
(二)建立“一会、两卷、两课、两制度”的立体化教学监督机制
定期召开各类教学座谈会;网上评阅试卷、定期调查问卷;教学督导小组听课,同行教师评课;落实教学规章制度,完善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通过该机制提升了教学质量,专业教师零教学事故。近五年调查显示在校生对教学满意率达98.8%。
(三)开拓多层次、周期性毕业生信息反馈渠道
针对性扩大外部评价范围,制度化对接中学、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毕业生信息反馈与第三方评估及时全面的掌握行业需求及人才评价,结果反馈教育教学。近五年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达98.3%,毕业生对本专业教学满意率达97.6%。
(四)完善培养方案、课程结构、课程团队优化途径
通过教学内部监控结果及外部评价结果定期修订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建设课程团队,主动适应国家、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根据反馈信息专业每2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合理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负责人结合教学实践完善课程大纲,明确课程教育产出导向。针对教学需求打造课程团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内部监控
(一)课程建设
根据修订后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负责教师修订新的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使培养学生的每个教学环节都能有效的支持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通过课程机构调整、课程团队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的保障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及教育实践等各个教学环节质量。
1.课程结构
宜宾学院农林学部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课程分为四部分内容:创新思维能力课程、通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与应用创新课程,每部分学分比例分别为:3.8%、43.98%、20.57%、31.65%。所有课程中都设置了必修与选修课程,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择相应的课程,保障学生的创新性。创新思维能力课程分必修与选修课程,必须达到要求学分才能完成本模块课程;通识课程模块所有课程为必修课程,所有课程均应修读完;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最低修读学分,鼓励学生学习多方面专业知识;应用创新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学分比例占比31.65%,有效保证了“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
2.课程团队
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团队建设能够培养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锻炼和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同时为了更好的专业发展、课程建设。基于此,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每门课程确定一位课程负责人,同时根据情况配备2~3名课程教师,组建课程团队。通过课程团队的建设,加强了教师交流,提高了团队凝聚力,提高教师素质,保障教学和科研的良性进步发展。
(二)课堂教学
教学工作主要包括教师的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在备课环节,学院通过发布《宜宾学院教师本科教学备课规范》进行了要求。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遵循四项原则,即“备大纲原则”、“备教材原则”、“备学生原则”、“备教法原则”。对备课的内容、格式及数量都做了相关要求,从教学源头保障了教学质量。学校、学部制定的详细的、常规的保障教学管理运行、教学质量管理的各项要求与规定,规范了教研室工作、各项教学工作。落实了干部听课制度的运行,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从学校与同行教师角度进行常态化、直接化的评价,有效的保障课堂教学质量。针对今年疫情,如何有效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4]。因此为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每个专业在一、二、三年级在校学生中选择推荐教学信息员。教学信息员主要收集学生接受在线教育期间对二级学院在教书育人、教学管理、学术氛围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方面的建议;客观公正反映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及教学过程主要环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实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考试等)的意见和建议等。学院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例会、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教学管理人员座谈会,多途径收集质量管理信息,并对各类座谈会收集的建议与意见进行分析整理、反馈、督查。积极探索和推进教师网上阅卷工作,通过更加详细的成绩分析,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数据支撑。
(三)教育实践
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常态化修订,明确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教育实践目标任务,即培养学生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科学素养、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整体设计、分阶段安排教育实践的内容,精心组织体验与反思,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将教育实践贯穿教师培养全过程。
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本专业学生教学实践环节,包括:教育综合技能实训、教育见习研习、教育实习,每项实践学时数分别为:96学时、2周、16周。在实习过程中严格要求,规范实习的各个环节,完成各项实习目标,实习后有实习单位与学部的考核评价,保障实习达到要求与目标。同时,还会根据实习单位的评价,积极的改进培养方案与教学内容,保障培养出“留的住”、“用的上”的基层教师。
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大赛,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教学设计(生物)竞赛、四川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四川省大学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大赛等,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保障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为了保障师范生实习,本专业与宜宾市各级、各类中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如:宜宾市东辰学校、长宁中学、江安中学校等。学院专业建设经费能够有效的保障教育实践的完成。
三、外部评价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外部评价体系,如社会参与或第三方评估机构,由于参与空间有限以及评估机构不够独立等,存在一定问题[5]。虽然国外评估机构针对性强、严格的认证规范体系、评估结果的权威和有效,但由于各本科院校定位不同,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毕业要求不同,对人才培养的评价模式会有重大不同[6]。因此本专业根据外部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系统性、专业性原则,结合宜宾学院对教学质量评价的相关规定,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一)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院及学部积极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多项途径扩大教育资源受益面,如打造各类精品课程,搭建科研平台、团队,形成重视教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利益得到全面保障。
(二)积极对接中学、教育行政部门,结合第三方评估,了解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评价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以构建专业知识与教师职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为进一步推进学历教育与职业素养的科学统一与有机结合,本专业结合宜宾学院引进的第三方评价体系,科学设计针对师范专业行政管理部门与用人单位,即教育行政部门与中学的调查问卷,定期走访相关单位完成问卷内容并进行数据汇总分析,同时与相关单位进行深入座谈,了解行业动态、人才培养质量及人才需求情况。生物科学(师范)专业逐渐形成以服务地方中学为坐标,培养能够从事生命科学领域相关工作为毕业目标,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为质量标准。以社会需求为目标,调控专业目标与要求、开展课程建设、实施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
(三)建立健全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长效动态监控教学质量
以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培养评价为基础,建立长效的毕业生监测机制,如对每届毕业生建立联系群、建设开放性网页问卷及定期走访等措施,了解学生在毕业后对学校从招生、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就业情况等各项评价或评估,其结果进一步用于人才培养方向的确定,方案的修订及课程的设置等。
四、持续改进
通过内部监控与外部评价体系的正常有效的运行,客观的评价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课程目标是否达到要求。通过目前数据的分析,在现有工作基础之上,宜宾学院生物科学(师范)专业还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及建立健全“双导师”制。通过学院、学部、教研室对社会、用人单位及毕业生反馈信息的积极分析与梳理,持续改进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建设,培养出服务社会、推动行业的应用型人才。
五、结语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教学的核心。如何积极高效的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是我们思考的目的。宜宾学院通过教研室、学部、学院三级保障构架,以常态化监控机制评价实施教学。通过健全每个教育过程,完善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毕业生与社会评价各环节的保障体系,通过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促进宜宾学院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同时结合教育机构及相关行政部门的评价,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最后通过评价结果及时反馈,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持续提升。在师范专业认证的过程中将认证理念贯穿认证全过程,落实到师范生培养各环节,引导有关高校聚焦师范生成长成才[7],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民选.关于高等教育认证机制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5,(2):37-44.
[2]李昱辉.日本大学认证评价:目标、动向与挑战[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02):88-95.
[3]付斌.浅析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6):16-17.
[4]马畅.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线上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07):14-16.
[5]倪翠兰.师范认证理念指导下的线上教学质量保障实施探索[J].山东教育(高教),2020(06):49-51.
[6]傅雷鸣,杨明,罗远渊.如何完善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018(19):43-45.
[7]古永司,刘晓花.美国高等教育外部评价制度对我国第三方评价制度的启示[J].戏剧之家,2016(11):170+175.
基金项目:农林与食品工程学部生物科学专业“1+2”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GZ202001)
作者介绍:赵鑫(1989.10-),男,汉,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植物生理及生物技术方向研究。E-mail:Zhaoxin_11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