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灵芝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戴村镇中心小学 311261
【内容摘要】在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引入合适的绘本故事来辅助教学,能优化课堂,提高实效,让道德与法治课堂熠熠生辉。在使用绘本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绘本为线索,导入课堂;以绘本为补充,深化课堂;以绘本为拓展,延伸课堂。孩子们在一次次与绘本的邂逅中,感受美好道德情操,形成高尚道德品质,培养良好道德行为,让真、善、美的种子从小就播撒在孩子们的心中。
【关键词】绘本 有效使用 优化课堂
绘本,一种独特而又价值的课程资源,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在低段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引起了一线教师们的重视。意识到绘本对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师们除了使用教材提供的绘本以外,还会把一些课外的绘本故事引入课堂,采用绘本式教学已然成为一种风潮。然而,当下很多教师的绘本式教学存在“注重形式,忽视方法,缺乏实效”的现象,不但没能助力课堂教学,反而占去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失去使用绘本的真正意义。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进行深刻地反思和实践,优化绘本使用方式,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以绘本为线索,导入课堂
不管上什么课,课堂教学开始时,学生总是不容易马上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如果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始之初使用绘本,色彩鲜明的图片、生动活泼的语言、有趣的故事情节就能马上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课堂中,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一)设悬念,激兴趣
大部分孩子都喜欢听故事,用绘本故事来导入课堂,符合低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对于孩子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当精彩的绘本故事突然停止时,孩子们肯定听得不过瘾,这就会极大地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全面调动起孩子的感官,为接下来的授课打好基础。
例如,本人在课堂导入环节给孩子们带来了《弗洛格是个英雄》绘本故事。师:青蛙弗洛格、小鸭、小猪为了躲避洪水来到野兔家。几天下来,食物不够了。弗洛格为了给朋友们寻找食物,跳入洪水中。这时,一阵急流把他卷走了……
讲到这,我故意停下来不讲了。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我,连平时爱捣蛋的那几个孩子也盯着我看,催促着:“老师,老师,那后来怎么样了?”
师:后来的故事是这样的……
接下来,教师继续把故事娓娓道来,学生兴趣高涨,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教学随之展开。
(二)讲绘本,忆生活
绘本故事进入课堂,按照以往的方式,都是以学生看,老师讲为主。然而,如果这种绘本教学模式时间长了,孩子们势必会出现视觉和听觉疲劳。因此,让学生来讲绘本故事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不仅能让孩子置身于绘本之中,还能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进入学习的状态,为接下来教师的教学做好准备。
例如,在教学《家人的爱》一课时,我引入了《我妈妈》绘本。我把该绘本中的图片通过PPT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发挥想象,自己讲绘本。
看到妈妈制作蛋糕的图片,学生这样说:“我妈妈是一个烘焙大师,它能制作出美味的蛋糕。”这时,另一个学生也抢着说:“我妈妈也会做蛋糕,她还会裱花呢!”“我妈妈也会!”
看到妈妈拿着很多东西的图片,一学生说:“我妈妈的力气很大很大,可以一下子拿很多东西。”另一个学生说:“我妈妈还抱着我拿东西呢!”
在孩子们看绘本图片,讲绘本故事的过程中,将绘本故事内容与自己的现实生活重叠在一起,孩子们因为拥有“超人”妈妈自豪、幸福,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妈妈的爱。
(三)提问题,引思考
学习贵在于思。教师在引入绘本故事时,应发挥主导作用,对绘本内容进行到位解读,为学生设计出更多思考问题,促使学生更快走进绘本,走进课堂。
在学习一年级下册《大家一起来合作》一课时,笔者利用《三个和尚》绘本故事进行导入:山上的一座庙里住着一个小和尚,他要吃水了,就独自到山下去打水。后来,来了一个瘦和尚,两人就一起抬水喝。再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这下,三个和尚居然都没水吃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呢?问题一抛出,小朋友们就热烈地讨论起来:因为三个和尚挑不好水;他们都不想自己挑水;他们没有商量好;他们太懒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问题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使他们马上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去。
二、以绘本为补充,深化课堂
在新知教学后,大部分的孩子能够掌握该课的基本知识点,建立起积极的道德情感。然而,由于学生认知、基础、心理等各方面原因,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道德感知是不深刻的。因此,我们可以借绘本来补充课堂教学,深化主题,加深理解,提高教学实效。
(一)小组讨论,议中明理
在寻找绘本资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绘本故事本身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折射出作者智慧的处事方式和高尚的道德情怀。假如将这些绘本故事引入课堂教学,必定能为教学助力。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在阅读绘本时,难以独立完成学习与思考。这时,教师可适当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以集体的力量理解绘本。
例如,在学习《分享真快乐》一课中,笔者给孩子们讲了《石头汤》这个绘本故事。师:三个和尚要离开村庄了。村民们与三个和尚道别时说:“谢谢你们带来的礼物,我们永远也享用不尽。你们让我们明白了分享让人更加富足!”孩子们,三个和尚带来的礼物是什么?为什么分享却会让人更加富足呢?
看到孩子们有点茫然的样子,我组织孩子们四人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交流对绘本的思考和感悟。最后,孩子们明白:幸福就像煮石头汤那样简单!当一个人敞开胸怀付出时,下一个人就会付出更多。在讨论中,孩子们也慢慢懂得了分享的意义与价值,感受到了分享带来的乐趣。
(二)游戏互动,促进成长
孩子都喜欢玩游戏。游戏能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真实体验,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绘本故事中有许多精彩有趣的游戏内容,可以激发儿童游戏的欲望,为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
在教学《我想和你们一起玩》一课时,我带着《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绘本和积木进入了课堂。故事中,小熊用积木搭一所小房子,之后小兔、小袋鼠、小猴都来和小熊一起搭。一所漂亮的房子搭好了:有树林,有池塘,有小山,小动物们都很开心。看到这,孩子们很兴奋,也想搭一搭积木。于是,小朋友自由组合,开始搭积木。有的小组搭城堡,有的小组搭学校,大家玩得不亦乐乎。在游戏过程中,小朋友们充分感受到大家一起玩时的快乐,也试着和同学一起设计、商量怎么搭才好看。孩子们逐渐体会到群乐,体验合作,尝试解决一起搭积木时产生的问题,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角色扮演,激发情感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道德与法治的课堂缺少的正是对孩子们心灵上的触动。因此,在利用绘本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绘本内容有目的地去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角色演绎中进入并体会情境,让静态的绘本在学生心中活起来。
学生在扮演绘本角色的过程中,获得情感共鸣,加深了道德认识。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家人的爱》时,笔者邀请学生演绎绘本《云彩面包》。一生扮演猫妈妈,猫妈妈将施了“爱的魔法”的云彩活进面团里,做成了“云彩面包”。两位学生扮演的小猫吃了云彩面包,就能飞起来。两个孩子摆动手臂,一上一下,“飞翔起来”。外面下着雨,另一生扮演的猫爸爸担心迟到,便顾不上吃早餐就赶去上班了。于是,两只“小猫”就给堵在公交车上的爸爸送去了云彩面包。在孩子们的帮助下,猫爸爸准时到达了公司开始一天的工作。
孩子们在扮演过程中,感受到了猫妈妈的慈爱,感受到了小猫对父母的关心,感受到了这个家庭浓浓的爱,也懂得了今后应该怎么样来表达对家人的关心和爱。
(四)师生交流,引导行为
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交流是最为常见,同时也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交流,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帮助教师把握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同时,课堂上的不同反馈,也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引导道德行为。
在学习《我不拖拉》一课时,我引入了《我不是拖拉大王》。在这个绘本故事中,面包熊一开始做什么事情总是拖拖拉拉的,并且他不觉得拖拉有什么不好的。直到面包熊做了一个可怕的噩梦才意识到拖拉的坏处,于是决定以后再也不拖拉了。这时,我引导孩子们帮面包熊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不拖拉?孩子们议论纷纷,献计献策,找到了很多克服拖拉的好办法:做什么事都要限定时间;我妈妈给我买了一个“番茄钟”,它可以让我做事不拖拉,我可以把它借给面包熊;可以为自己制定时间计划表等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碰撞出精彩的思维火花,为孩子们今后的道德行为指明了方向。
三、以绘本为拓展,延伸课堂
从终身教育理念来看,德育应该贯穿学生的成长过程,应该从课堂延伸至课外,至学生的生活中。绘本能让孩子兴趣盎然地走进课堂,同样,也能让孩子从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成长。
(一)阅读补充
低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除了要通过课堂活动优化学生的德育认识外,还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多体验、多思考,使其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总结有效的德育观点,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德育认知情况。因此,低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组织开展课外绘本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主题绘本,全方位接受德育熏陶。
例如,在教学《可爱的动物》一课结束后,我将副版小绘本《动物老师》作为课后的阅读材料,并鼓励同学们继续寻找有关动物的绘本故事。在课后阅读绘本过程中,孩子们一次次接受了德育的熏陶,对动物更加了解了,与动物的关系也更亲密了。
(二)续编故事
大多数绘本故事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但也有一些故事的结尾是开放性的。这时,教师可以根据绘本故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绘本故事再创作,续编故事。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学生走入绘本故事,产生情感共鸣,升华了道德情操。
在教学《家人的爱》一课时,我引入亲子绘本故事《大猩猩》。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小女孩安娜的生活中没有妈妈,她渴望得到爸爸的关爱,可现实生活中的爸爸没有时间和安娜交流,也没有时间陪伴安娜。在安娜过生日的前一晚,她想要大猩猩作生日礼物,得到的却是一只玩具猩猩。不过,当晚让人惊异的事情发生了,玩具猩猩变成真的了,并且带安娜出去玩了……
后来爸爸有没有带安娜去动物园?还玩了什么?绘本都没有告诉我们。利用这个开放性的故事结尾,我鼓励孩子们续编故事。
一生:爸爸带安娜看了电影,还去了游乐园,安娜玩得可开心了。
一生:他们去了甜品店,安娜吃了好多好吃的东西,有糖果、布丁、巧克力面包……
一生:他们去了动物园,安娜还与大猩猩一起拍了照。
通过续编故事,学生感受到,安娜的爸爸虽然没有对安娜说过一句“我爱你”,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父爱。这与很多孩子们生活中的爸爸有太多的相似之处。通过绘本续编,孩子们感受到了日常生活中的父爱,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了父爱的踪影。
(三)绘画创作
画画是低段孩子喜爱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绘本时,可借学生手中的笔,画出内心的想法。在画的过程中,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得到激发,许多新奇想法都能体现在纸上。
例如,笔者在《风儿轻轻吹》课堂教学快结束时,让学生根据副版绘本故事《风的朋友》再来找一找风还有哪些朋友,并画一画,引导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风儿的无处不在。一生画了泛起涟漪的湖面;一生画了飘在空中的纸片;一生画的是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发现风,体会到了风的存在,重新认识了风,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较好地完成了该课时的教学目标。
(四)动手实践
良好道德与法治的培养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绘本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教学资源,它能将对学生的道德培养延伸到课外,推动孩子在生活中进一步感悟与体会。它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成长,给孩子指明方向,为孩子明理后的践行提供帮助。
在教学《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时,我把绘本《收拾屋子,一点儿不难》引入到了课堂。故事中的鼹鼠莫迪总是把东西乱放,需要的时候就找不到。后来在鼹鼠妈妈的引导下,学会了“东西从哪里拿来就放回哪里”,还把这个方法教给了自己的好朋友迪迪和比安卡。莫迪最后开心地和妈妈说:“原来,收拾屋子,一点也不难!”通过这个绘本故事,孩子们知道了收拾屋子最基本的方法:把东西放回原位。简单明了的绘本故事为孩子在生活中的践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帮助。
课后,我就让孩子们回家动手实践:可以整理自己的书包,整理自己的房间,也可以帮助父母整理家里的书架、鞋架、储藏室等。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慢慢学会了整理物品,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动手实践中真正落到了实处。
由此可见,在低段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效使用绘本对于达成教学目的,提高课堂实效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为此,我们应继续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用好绘本故事,利用绘本导入、补充、深化、拓展课堂,借助故事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影响孩子们的思想和行为,让绘本故事滋润每个孩子,向着阳光不断生长!
【参考资料】
[1]我的图画书论[M].松居直.郭雯霞,徐小洁,译.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论绘本的性质与特征[J].陈晖.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3]绘本课程这样做[M].闫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