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竖笛教学中提高中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3期   作者:王进
[导读] 音乐可以跨越种族群体,在不同的群体之间搭建桥梁
        王进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刘家桥小学
        摘 要:音乐可以跨越种族群体,在不同的群体之间搭建桥梁。无论何时何地,音乐都能传达人们内心的情感。音乐在情感的形成和审美的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小学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在音乐中的审美感受,学会欣赏音乐,了解音乐创作的情感和背景,在音乐中感受不同的生活。审美能力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不仅要使学生从意识形态上感受音乐之美,而且要进一步形成审美思维,分析音乐之美,基于此本文对在竖笛教学中提高中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审美能力;小学音乐;竖笛教学
        引言: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和启蒙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学习各学科的兴趣都得到了发展。音乐教育是小学生了解音乐的重要手段。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积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理解和欣赏音乐。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和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享受和融入音乐,这种审美能力也将对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一、审美能力在音乐教育中的形成因素
        音乐审美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家庭和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一)外部环境对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音乐传播的效率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多样性的发展意味着音乐的边界不再受地域和种族的限制。学生的音乐审美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对音乐形成较强的适应性和包容性。例如,学校广播、电视节目的推荐和街道上的反复灌输会使学生的音乐审美受到公众的影响。
        (二)家庭成长环境对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影响
        除了外界因素对学生音乐审美的影响外,家庭成员的音乐审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音乐审美。每个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不同,家庭成员的音乐素养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家庭成员本身是专业的音乐家,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对音乐或多或少会比较熟悉和理解。相反,如果家庭成员从事与音乐无关的行业,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就会减少[1]。
        (三)学校教育对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影响
        外部和内部环境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不会产生系统性的影响。学校音乐教育可以使小学生学习到最系统的乐理知识,为学生认识、理解和欣赏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堂学习的音乐知识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欣赏音乐,学校教育可以保证学生得到有效的音乐价值,使学生的音乐审美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竖笛的优势和教学意义
        竖笛乐器是小学“听、唱、动、弹”学习方法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演奏与练习”学习活动中使用的学习工具之一,每学期都有具体的学习和应用要求。此外,竖笛乐器音色优美,表现丰富,经济实惠、练习方便,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虽然竖笛乐器于15世纪起源于意大利,16世纪至18世纪在欧洲国家盛行,它很早就成为一种流行的乐器,然而,由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大部分是在师范院校学习,受课程、专业等因素的限制,音乐教师对乐器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高,导致课堂教学较为普遍,很少有教师进行这种教学。竖笛教学的介入,使音乐课堂充满了活力,为学生的学习增添了信心。竖笛作为一种易学易教的乐器,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竖笛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训练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感受和表达能力。只要坚持学习竖笛,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三、在竖笛教学中提高中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经过长期的实践,兴趣确实是最好的老师。与传统的语言艺术、数学等学科相比,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更加抽象。每个人感知音乐的能力是不同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认识到音乐欣赏的能力。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只有有兴趣,才会有学习动机,而学生主动的学习状态会使音乐教学的工作量减少一半,使效果翻倍。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创造独特的音乐课堂,塑造他们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导他们积极探索音乐世界[2]。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让孩子们一开始就喜欢上竖笛呢?经过充分而又精心的准备,我吹奏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这首音乐具有轻松的音调和活泼,童趣的音调。当然,老师的流畅和热情的诠释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师的吹奏感染孩子们,孩子们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甚至是“我非学好不可”。让学生们“惊艳”于竖笛,不动声色的埋下了好好学习竖笛的种子。
        (二)在音乐教育中联系实际渗透审美能力
        自古以来,音乐一直是人们放松身心的重要手段。音乐教学也应根据这一特点,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适当的身心放松。我们说,小学生接触社会和媒体的机会越来越多,他们的兴趣确实会受到社会趋势的影响。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审美能力对社会现实的渗透。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减少个人主观意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例如,有些教育工作者会将每种音乐的个人价值观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对音乐认识的偏差,不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通过竖笛的练习,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自己的乐理知识和实践技能。竖笛可以很好地发展儿童的音乐创造力,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等。这是一种多样化的教育。以歌曲《龙的传人》为例。一些小组独立于节奏创建了《龙的传人变奏曲》。第一阶段稍微慢一些;第二阶段是行军风格。第三阶段要快一些。听完后,孩子们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说前奏是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中间是新中国成立,最后这个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强大。这也增强了儿童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一些小组安排演出的形式,首先是独奏,最后是合奏,竖笛配诗朗诵、竖笛伴奏演唱歌曲等等。这确实是“百花齐放”。他们的思想与智慧的火花碰撞,他们对“美”的感觉有自己的见解,竖笛以微妙的方式提高了音乐素养。
        (三)多种途径相结合的渗透方式
        音乐几乎贯穿我们的一生。可以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音乐。审美能力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渗透也应注重方法的多样性。小学生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对音乐的理解比较简单。因此,音乐教学内容不宜设置得过于困难。同时,我们可以考虑通过不同的音乐风格,甚至不同的乐器向学生展示音乐的多样性,让学生建立自己独特的音乐美学。学习乐器和音乐理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基本原理。不同风格的音乐可以让学生接触到音乐的多样性,从而以不同的方式体现自己的审美能力。例如,孩子们喜欢玩游戏,一说游戏他们就兴趣怡然。把竖笛带入“听音模仿游戏”,老师吹奏学生模仿。先从简单的一个音开始,让孩子们大都能完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然后慢慢地从较简单的音调开始,逐渐加大难度。这个游戏中,可以单独,分组或全班一起玩。这不仅可以检查孩子听和识别声音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结束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初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音乐教育对这一阶段学生心理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好的音乐美学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和道德情感。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必须注意审美能力的渗透和培养。
        参考文献:
        [1]魏华,.小学竖笛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音乐,2018,0(3)
        [2]周宁,.笛声回归童真笛声浸润童心——小学竖笛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中),2018,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