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上交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的研究----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3期   作者:王生林
[导读]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向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王生林
        海南临高第二思源实验学校    571800
   

        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向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1]。基于当今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互联网等多种信息技术化平台下的“智慧课堂”[2],通过大数据分析模型帮助学生找准问题,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课后复习指导方案,个性化推送课后复习资源,供学生自我训练,定向提升,实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数据;线上交流;个性化指导
        传统教学中每位教师常常要面对几十个学生,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学业水平、学生特质和学生行为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分析层面,不能精准揭示每个学生个体隐含在数据中的成长规律,不能兼顾到对不同层面学生的个性化指导。教育信息化中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介入,可以解决以往教学中个性化与规模化无法协调等矛盾和问题[3]。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是伴随信息技术的产生而产生的, 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 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4】。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其核心是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动态、实时的诊断评价和反馈。教师利用智慧课堂大数据学习分析技术,能够快速地对不同层面学生学习效果做出诊断,进而为改进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后指导提供启发和依据,实现基于数据的学生线上个性化复习的指导。
        一、根据课内检测数据,确定课后线上交流主题和对象
        线上交流要有明确的交流主题和对象,交流主题和对象的确定依据就是“智慧课堂”的优势之一: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和反馈。教师可依据学生课内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数据确定线上交流的主题和对象。
        
        
        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这一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当堂检测反馈回来的数据确定整体学习效果不达标的9名学生为重点线上交流对象,交流主题以基础知识为主;对于第1、3小题正确率偏低的13名学生为针对性线上交流对象,交流主题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及收集装置的选择和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为主。
        二、根据线上交流主题,在爱学平台发布任务及资源
        由于每一个学生学业水平、学生特质和学生行为不同,在课后复习巩固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内生成的学习数据,有针对性的根据线上交流主题,推送配套的资源,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巩固复习。学生线上交流除了交流主题之外,还要有明确的达成目标。教师在发布交流主题时,要对交流主题内容作出简要说明,提出具体要求,明确主题交流的达成目标,以提高线上交流的目的性。
        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这一节课学生课后巩固复习的过程中,教师根据确定的线上交流主题和对象,通过爱学平台发布确定的线上交流主题,并推送配套的微课及配套习题供学生进行个性化巩固复习。对于9名整体课堂学习效果不达标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基础比较薄弱,发布了2个以基础知识为主的交流主题,推送侧重于基础知识层面的微课及配套练习题,让他们重点复习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第1、3小题正确率偏低的13名学生,他们在本节课其中两个知识点方面存在问题,发布了以这两个知识点为主的线上交流主题,推送针对这两个知识点配套的微课及配套习题,让他们针对自己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个性化复习,弥补他们在本节课中存在的知识缺陷。对于17名基本达标的学生,确定了以这两个知识点知识应用为主的线上交流主题,推送一些知识应用方面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课后个性化学习将本节课的知识进一步内化。对于26名达标学生,发布了以能力提升为主的交流主题,推送一些本节课知识应用能力提升方面的练习题,鼓励他们进一步提升自己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展开线上交流,进行线上个性化指导
        线上交流的主体是学生,可充分发挥生生交流的优势,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进行线上个性化指导要有明确的指导对象,不能面面俱到。教师要及时掌控线上交流生成的数据,对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对象进行提醒和督促;对个别交流主题根据数据反馈可参与到组内进行交流互动;对于学生线上交流不能解决向老师发起求助的问题要及时通过微信给予个性化指导,以确保学生线上交流的有效性。线上交流是否有效,教师可利用北京四中网校爱学平台个性化学习模块进行检测,根据检测数据判定线上交流的目标是否达成。
        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这一节课课后线上交流活动中,不同层面的学生根据教师发布的交流主题,在北京四中网校爱学平台围绕自己的线上交流主题先自己进行自主复习,自己无法完成的在小组内进行生生交流,生生交流还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微信交流群向老师发起求助,老师通过语音或视频进行线上个性化指导。本节课课后生生之间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在线上交流次数达到36次,比如林子欣同学提出了气体收集方法如何选择?同学们从气体的密度、溶解性出发进行了解答;甘玉康同学提出了加热前为什么要先预热试管?同学们从防止试管炸裂原因进行了解答;陈海道同学提出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还是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同学们从温度与气体压强的关系进行了解答;针对以上问题,共有14位同学参与了线上交流,相互帮助,问题很快就解决了。本节课生生之间的小组内部线上交流6次,其中学生张清源提出如何选择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依据是什么?在以往的教学中,这样的问题都要在班级上课时集中解决,张清源同学即便有问题也很少会举手发言。在平台上张清源同学没有了空间和时间的束缚,把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表达出来。围绕他提出的问题,组内有4位同学参与了交流,分别从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是否加热进行了讨论,圆满解决了该问题。对于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为主题的小组向老师发起了求助,老师参与到他们的小组交流中,从微观角度入手,通过微课展示气体受热时,构成气体的微粒运动速度加快,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致使装置内压强增大的动画演示,让学生利用视觉体会从微观变化引起的宏观变化;中途老师利用微信语音进行了4次解说,使参与这一主题交流的同学掌握了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具体原理,有效突破了这一学习难点。
        最后,让学生利用爱学平台个性化学习模块进行巩固提升,并进行二次检测。对于个性化学习任务评价为三星及三星以下的学生,有各小组组长负责进行帮扶,争取达到四星;对于个性化学习任务评价为四星的学生,鼓励其进行更深层面的个性化学习,实现让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成长。


       

线上二次检测结果


        通过学生利用爱学平台个性化学习模块的检测数据反馈,经过线上交流,确定的交流主题相关题目的正确率大幅提升,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大部分学生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线上交流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无穷的便利,首先线上交流打破了时间和区域的限制,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学生随时都可以和老师或同学交流,解决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并且线上交流还避免了一些不便当面交谈的尴尬,具有平等的畅所欲言的交谈优势,这样的优势特别适合于与有心理和精神障碍的学生交流,是教师和学生或家长和学生或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良好渠道。其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可以通过线上交流平台具有很强的交互性这一特点把文字、图象、声音等同时传给学生,实现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
        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成果,课题编号:QJH201910091
        
        参考文献
        【1】李斌.基于微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7(04):87-89.
        【2】夏从林.基于大数据视角下中小学智慧教育实践探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9,(11):161-162.
        【3】彭湘华.基于大数据驱动的个性化精准教学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2019,(12):131-132.
        【4】田烨,马晓莉,党静萱,邹媚媚.中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的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10):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