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利
四川省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中粮祥云分校 610000
【摘要】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为了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与学生学科知识的联系,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尝试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深度学习是一种变革课堂的理念,是一种变革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深度学习是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以有效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促进学生提升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深度学习、提升思维能力、空间观念
《七巧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三课时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本课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三角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通过拼凑七巧板,复习巩固已学平面图形的知识,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教材要求在具体的活动中,将图形分割和组合,用重叠的数学方法比较图形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在研读教材中,我还发现七巧板中七块板子的大小关系非常巧妙的渗透了面积公式的推导,等积变形的思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开展拼凑七巧板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通过拼摆,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的形成;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喜欢数学,感受数学的美。
本课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数学拼图的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学生通过拼摆,用重叠的数学方法比较图形的大小,用不同的策略来证明几个形状不同的图形面积相等。为后继学习面积公式的推导,等积变形思想奠定基础。
一、初步观察,认识七巧板的结构。
课堂伊始,老师介绍七巧板的历史由来,并用课件演示七巧板的切割,一副七巧板,七种不同颜色的图形,标有七个不同的序号,拼成了学生熟悉的一个大正方形,进而揭示课题。
历史不仅可以给出一种确定的数学知识,还可以给出相应知识的创造过程。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一种活的,真正的数学思维的过程。
二、自主探索,通过操作,深入的认识七巧板。
1.借助比较1、2、4、6号,渗透重叠的数学方法。
师:在七巧板的七块板子里有一些是一样大的,你能找出来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它们是一样大的?学生操作后,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比较方法。
学生自主探索,汇报是1号和2号,4和6号。
师总结:这个动作很好,这种方法叫做重叠。请大家和我一起把1和2号重叠,看看它们重叠的结果怎么样?
结论:每条边都对齐了,这在数学上叫做完全重合;
完全重合说明他们大小相等、形状相同。
2.借助比较3、5、7号 ,渗透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
师:那3、5、7号三个图形谁大?谁小呢?
(1)自主探索,探寻不同策略的比较方法。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同学间的交流、碰撞后,会根据自己的理解产生不同的答案,从而引起争论。由于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这三个图形形状不同,学生没办法直接进行比较。因此,要向学生介绍引入第四种图形来进行比较的策略,也就是用4号和6号来拼一拼,再运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找到一种针对形状不同的图形的比较方法。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研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用不同的策略来证明几个形状不同的图形面积相等。
(2)观看微课,学习形状不同的图形的比较策略。
师:请大家认真观看微课,学习比较的好方法。
师小结:原来可以用4号和6号拼成3号,那3号的大小就等于4号和6号合起来那么大。
(3)尝试用新策略来比较5和7号图形的大小。
师:现在请孩子们用这个好方法拼一拼,比一比5号、7号的大小
请大家像微课中那样边拼边说过程。注意将边对齐哦。
师小结并板书:4和6可以拼成3、5、7号,那就是说3、5、7的大小都等于4号和6号的大小相加,那3、5、7号是什么关系呢?对,他们三个图形相等,所以3=5=7。老师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图形的形状怎么样?小结出它们大小相等、形状不同。
3.活动“拼一拼”
(1)引导学生用七巧板中2块板子拼出正方形和三角形。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介绍一下,你是用几号拼出了三角形、正方形?
生1:我用1、2号拼成了三角形
生2:我用3、4号拼成了三角形
生3:我用1、2号拼成了正方形
生4:我用3、4号拼成了正方形
老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图形的组成。用各种方式不断地鼓励学生大声地说,在这样的鼓励引导之下,学生从不会说或说得不流畅、不完整到最后不用教师点拨也能独立自如地介绍图形的组成,数学语言得到了明显的发展。
(2)引导学生用七巧板中多块板子拼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变化,体会几何图形之美,让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中不断进步。
4.“练一练”
这是在前面基础上引导学生经历模仿拼摆、想像拼摆的过程,通过练习帮助学生体验做一做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对图形的认识,直观感受图形特征及图形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中体验思考探索、合作交流所带来的成就感,以及由此产生的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5.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帮助学生整理活动中的认识和经验,使用“重叠”的数学方法,去验证图形的大小;通过拼摆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促进经验的提炼和提升,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本课到此为止,教师通过拼摆七巧板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学生的数学表达。通过不同视角,构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断地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并且注意随时生成的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想、做、论,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探究经历,不断挖掘和延展自己的经历,获得直接的经验。我们希望学生最终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的自由境界。
参考文献:
[1]王永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张卫国,卢江.小学数学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
[3]马云鹏,吴正宪.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学科教学指南.小学数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