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2月   作者:张妙奇
[导读]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让每一个学生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浙江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改革教学组织方式,在初中阶段组织探索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分层走班教学。为贯彻落实上述指导意见,把深化教学改革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契机,形成学校特色亮点,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2017年下半年期中开始,我们学校在数学学科进行了分层走班教学探索,科学学科与之配套。

张妙奇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城镇第三初级中学  311300
【摘要】新课程标准确立了让每一个学生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浙江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改革教学组织方式,在初中阶段组织探索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分层走班教学。为贯彻落实上述指导意见,把深化教学改革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契机,形成学校特色亮点,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2017年下半年期中开始,我们学校在数学学科进行了分层走班教学探索,科学学科与之配套。
【关键词】新课程、分层走班教学、因材施教、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 (2021)02-021-01

        1.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也属于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中学阶段的内容显得极为重要。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又不能回避学生的升学问题,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尖锐的矛盾。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走班教学,会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2.分层教学的实施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我校近年来在教学中采用了分层走班教学的教学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对学生进行分班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我们根据数学和科学初一两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和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然后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将各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两个班,其中A班为成绩较好的班,B班成绩中等偏下的基础班。
        2.2分层备课
        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班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班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班级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2.3分层授课、分层辅导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在课外的辅导方面我采用了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进行学习辅导,即通过对口扶贫的方式进行辅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样,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我对学生说,自己会做题还不表示你真正弄懂了一道题,只有你能讲解后别人能听懂则说明你自己真正懂了。
        2.4作业分层。
        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形成技能。由于课堂教学目标的不同,为巩固所学内容的作业设计应有所不同:A层学生基础题加巩固练习题或综合提高拓展题,B层学生基础题加巩固练习题或补差题。


当然,B层学生完成自己的练习题后可以向A层练习挑战。
        2.5分层测验与评价
        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测验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我自从采用分层教学后,对学生的测验采用A、B二套不同的试卷,以使不同的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都能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以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每一位学生,定时进行测试。在测试题编制时,将试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让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必做题难度应该分为三个层次:知识点的直接应用和基础试题,这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半数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综合体和探索性试题,以大部分A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此外,设置选做附加题,使A层学生有发挥的空间。
        3.成效与反思
        (一)成效(分层教学前后比较)
        3.1从班级看。在2017学年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区统考中,我们从分班前的比较得到了两个初步结果:第一次比,分层班在优秀率、及格率方面有了提升,低分率的降低有待观察。第二次比较,低分率有所下降,即对相对后进的学生来说,成绩有所进步。
        我们学校是一个年级有近300名学生,6个平行教学班,我担任8年级(1)(2)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两个班的数学课。
        3.2尽管我采用分层教学的时间还不到一年,但是学生的进步是显著的,此外,在临安区数学能力竞赛中,我所辅导的学生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有16个学生获奖。其中有一个一等奖,三个二等级,12个三等奖。这是我对学生采用了分层教学得到最大的成果。
        3.3总结分层教学中的一些得失,我有如下一些体会:
        (1)因为对学生进行了分班分组,并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真正使因材施教落到了实处。
        (2)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兼顾了低差生,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懂,听得明,作业做得会,这便是学习上的一种良性循环。
        (3)在分班的过程中以A、B班出现,而不出现差生等词语,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此外,在课堂上,要多关心学困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4)在辅导的过程中,要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使用分层教学,在测验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试卷,学生不会因为自己的测验成绩过低而抬不起头。
        (6)由于分班的情况将随时因学生的成绩而改变,A、B班的同学每次期中考试后,进步大的同学可以进到A班,退步的同学调到B班。这样便将竞争机制引入到了教学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因而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也较快。
        在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要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实施分层走班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当然,笔者对分层走班教学的有关理论及实践仍在探究之中,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能加入到分层走班教学的实验中来。 如何使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