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理性追求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2月   作者:刘仕凤
[导读]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调动其形象思维,让学生从日常中的生活经验入手,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勾起学生的思维和回忆,本文从师生关系、教学取向、教学方法的转变,分析了小学数学人本对话教学的内涵及其施教原则,提出了构建小学数学人本对话教学课堂的相关策略。

刘仕凤    四川省射洪市文升镇中心小学校  629200
【摘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调动其形象思维,让学生从日常中的生活经验入手,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勾起学生的思维和回忆,本文从师生关系、教学取向、教学方法的转变,分析了小学数学人本对话教学的内涵及其施教原则,提出了构建小学数学人本对话教学课堂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对话教学 理性追求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 (2021)02-037-01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教育事业对教育者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在也持续的创新当中,以发展全面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对话教学的理性追求和现实性需要。对话教学模式有效改善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但积极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而且体现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新型教学思维模式。小学数学对话教学过程中,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和环节,对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往往取决于小学数学教育者的提问质量和提问节点[2]。小学数学教育者提问的问题能否成为对话教学的动力,形成有效的问答环节,取决于所提问的问题的质量好坏。因此问题才是对话教学中的关键点。
        一、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课堂针对对话教学的应用效果普遍不好,小学数学教育者提问的问题通常质量偏低,不能达到数学对话教学部分的实质性目的的达成。具体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缺失问题的内在逻辑性
        数学注重思维逻辑上的严谨性、知识构架上的完整性[3]。小学数学教材,每个章节设置的学习内容都会有助于后面章节内容的理解和学习利用,因此小学数学教材所有章节知识构架成一个数学知识点串联和并联的完整的体系。然而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在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章节内容之间的串联性和承接性及时讲解给学生,很容易导致学生学得的知识点是断开的、独立的,不能够进行综合性的利用所学得的知识点对题目进行合理的解答。与此同时,学生学习的知识点之间缺少内在统一性,往往导致“丢了西瓜拣芝麻”的现象出现,不利于学生的继续深化学习,也不利于教师的教学任务的完成[4]。教师在小学数学对话教学中,没有内在逻辑性的提问问题,也很难让学生理解到知识的延续性,很难建立有序的逻辑思维去思考所学的内容。 最终知识变成了记忆碎片。
        2.缺少问题的数学深度
        “是不是这回事”、“对吧”、“是不是”“懂了吧”等缺少数学知识点,或者不能够了解和判定学生是否学会了的提问,仅仅停留在提问方式的表面层面,无法促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发生思考行为,无法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自然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3.限制问题的回答开放性
        很多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在对话教学中,经常提问的问题是教材能找到确切答案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能够考察学生是否在集中注意力听课,但是并不能促使学生进行思考行为,同样在调动学生学习思考方面起着消极作用。缺乏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也无法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深入理解知识点的潜力。
        二、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理性追求的具体措施
        1.关于知识点的提问
        核心问题的提问设定在小学数学对话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解决小学数学教育者提问的问题质量问题,首先小学数学教育者应当从知识点入手,进行核心问题的设置提问,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精神就是质疑精神,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质疑,进而通过辩论、验证等数学方式进行质疑的消除。从而在对章节知识内容由浅入深的学习掌握的过程中,建立系统的数学知识架构,巩固和提高所学得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5]。
        2.关于提问的方式方法
        数学知识真正的掌握和学会,不只是会数学题目的解答,更是数学思维的形成,对数学方法的掌握以及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个知识点和数学方法,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的提问,反复的确认、归纳,不断深化以及扩充数学方法和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的内含和外延。
        3.引导学习的根基联系与运用
        学生的生活、思维模式以及原有知识的经验,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点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即在已知的条件下,进行新知识的解锁。 因此经验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相当于根基,在有根基的基础上进行学业的完成,学生学习也变得更有效率,也更加有力量。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积极联系生活实际、之前章节学得的内容知识点或者思维方式和解题思路等经验内容。
        三、小学数学课堂对话的方法
        (一)互相尊重是前提
        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主动倾听学生的心事,对学生的进步表示肯定鼓励,同时还要对学生表示尊重。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密切掌握,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对于学生产生的错误想法及时进行改正,还要善于捕捉每个学生不同的闪光点,给予学生在学习中进步的勇气和强大的动力。
        (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是关键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情境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在学习圆锥体与圆柱体的体积关系时,老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操作,首先准备圆锥体与圆柱体的容器,通过比较所装沙子的大小关系,证明圆柱体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三倍。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总之,在小学课堂上实施师生对话教育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可以激烈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学生进行平等、互相尊重的对话交流,营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保证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适应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