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2月   作者:高顺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科学课越来越受重视。由于小学生受认知水平限制,教师更应该积极面对、正确引导他们对于科学的思考。本文以教师的一些实践经验对小学科学的教学环节中提出见解及分析。

高顺   四川省江油市八一小学校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科学课越来越受重视。由于小学生受认知水平限制,教师更应该积极面对、正确引导他们对于科学的思考。本文以教师的一些实践经验对小学科学的教学环节中提出见解及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实验;生活实际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 (2021)02-036-01

        科学实验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发展过程。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注重学生科学价值观和科学素养的形成,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科学感悟能力[2]。小学阶段的实验关键在于学生正确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的形成,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合理性。要让学生对科学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将科学小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是科学实验的本质。
        一、科学设计实验,注重实验的趣味性和安全性
        科学是一门探索科学世界的学科,它涉及的都是一些基本的科学实验原理。科学教师应该合理地设计实验内容,反对照抄课本实验内容;应该联系实际,寻求合理有效的方法去帮助学生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科学原本是一门设计性的学科,注重实验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让学生能够在探索中完成对科学知识的认识。例如,小学实验“食盐黏结剂”,教师应该注重实验前的讲解,联系生活的实际,为什么食盐撒到冰块上能使线融入其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
        同时,科学实验也要注重实验的趣味性和安全性。教师要注重实验的趣味性,考虑学生的兴趣所在,不要单纯地进行知识的讲解,应该考虑学生的兴趣。同时,科学实验的安全性必须充分考虑,一个实验最重要的是安全性。所有的科学知识必须以安全为基础,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实验的安全性,建立起合理的预防措施,防止意外的发生。比如,实验“气垫飞行”中要用热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要做好防范工作,特别是在使用热水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学生受伤。
        小学生与未知的科学容易真正碰撞出火花。在启蒙教育中,教师要让学生带着自己真实的情感走进来,在用自己真实感受到的东西走出去。所有的教师都希望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如果教师能让学生从玩中学习到知识,才是令他们骄傲的。这个过程也是需要教师在一定的目的性的引导下进行。
        教师是教学中的引领者,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是要控制在教师一定的计划中来。哪里快,哪里慢,哪里可以学生自主完成,哪里需要教师的一些引导,都需要在教师大致的计划中。这样其实是给了学生最大的保护,但无形中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从而使得课堂从“教师的独角戏”变成“学生的舞台”。



        二、科学实验过程中要加强沟通和交流
        科学实验本来就是一门沟通类的科学,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不能一味地传授。教师应该与学生做好交流,在交流中做好实验的各项准备工作。
        学生通过科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得到正确的结论,从而学到基本的科學知识,培养起科学的观念。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沟通交流,加强互动,双方在实验过程中一起探索,寻求进步,这是科学实验能够正确传授的基础。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验问题,让学生在做完实验后都能积极地回答,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激情。比如,教师可以问,为什么冰块上的绳子在冰块撒盐后就能粘到冰块上?然后让学生通过做实验,观察现象,然后结合课本得到正确的结论。
        实验课堂的有效性同时依赖于建立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导的沟通交流模式方法。课堂上教师作为实验的辅助对象,要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合理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积极地探索,去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教师应该让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科学实验能力,让学生主动留心那些科学实验,形成自己正确的科学观念。比如,教师在摩擦生热的实验中,让学生反复滑动,产生灼热感,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原因,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发挥大家的主动性,从而最终解决问题。
        三、科学实验要从生活实际出发
        科学实验是小学阶段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师要注重科学实验的布置和学生科学知识的掌握。一切的科学实验都来自于生活,从生活中获得的实验现象是科学家总结规律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应该注重从生活中寻求一些科学实验规律的现象,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科学知识的真谛。课外实验生活是实验课堂上最重要的延伸和过渡,课外实验对于课堂实验规律的总结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从课外实验中的实验现象出发,运用生活的知识来讲解科学规律,然后再让学生回归生活实际,形成学生的实验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一切又返回实际的发展历程。通过这种有效的模式,学生的科学能力能够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和完善。例如,教师在做关于冰的膨胀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在冰箱里用瓶子装满水,然后观察实验现象,得到正确的结论。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提升自身科学素养,完善自身科学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学生可以从实验课堂上发现无限的趣味,同时自身的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升,他们会从科学实验课堂发现许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并且学会用最基本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是为以后为我国科学建设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最重要的一环。学生处于科学思维能力形成的最初阶段,小学教师必须要加强引导,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与之相关的各种实验现象,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进行解决。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将学生那种在实验课堂上通过实验的结论来获得正确的科学知识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思想,让学生树立凡事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追求真理的态度,这是科学实验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李俊.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探析[J].教育,2016(12):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