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学校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2月   作者:唐晓捷
[导读] “以人为本,构建和凿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国家的管理层面上,我们需要落实依法治国思想,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的法制体系。而作为一名最基层的普通教育工作者,要想管理好一所学校,当好学校的舵手,也必须遵循科学的管理观。我认为,科学管理应当是制度管理和“以人为本”管理的和谐统一,使其相辅相成,达到理想的管理目标和教育目标。这样,才能促进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健康、平稳的发展。

唐晓捷   浙江省瑞安市教育局陶山教育学区
【摘要】“以人为本,构建和凿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国家的管理层面上,我们需要落实依法治国思想,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的法制体系。而作为一名最基层的普通教育工作者,要想管理好一所学校,当好学校的舵手,也必须遵循科学的管理观。我认为,科学管理应当是制度管理和“以人为本”管理的和谐统一,使其相辅相成,达到理想的管理目标和教育目标。这样,才能促进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健康、平稳的发展。
【关键词】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理念;贯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 (2021)02-032-01

        从现在大多的学校管理状况来看,更多强调的是量化管理。学校管理者把企业管理的方法运用到学校管理中来,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教师的各项工作进行系统的准确的量化。量化管理有其科学性、合理性,但同时也要考虑到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劳动,有其自身的特点,使其难以准确量化。这的确是个难题,需要积极的探索,不断的完善。那么在学校的管理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学校管理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
        以往一些学校管理,是让被管理者老老实实地服从、规规矩矩地做事,是让被管理者的意志得以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是让具体的工作能按部就班地得以顺利完成。应该说,这确实也是一种管理理念,而且有时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这样的管理模式,是培养不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的。教育的管理,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管理。“对人的管理”的含义决不等于单纯的对人的“管束”、“要求”和“制约”,把“对人的管理”当成对人的管束,这是一种传统的管理观念,与现代教育管理是完全不相适应的。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应当包括两点:一是看在某种管理制度下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另一个是看一个人在这种管理制度下是否活得有尊重和有价值。学校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要关注师生的优势,尽可能让师生感到工作学习的愉快。帮助老师将他的工作、学习建立在他的优势上。这样一来老师就会做得很好,良好的结果会更加强化他的干劲,他会越干越愉快。因此,他们就会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下功夫,老师的工作将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在工作中愉悦身心,真正让学习和工作效率变成一种快活的、愉悦的过程。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不但有益于身心健康,同时也将使工作和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体现人的价值、体现对人的尊重。在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中,管理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和培养了多少人。学校领导真正成为教师创新的发现者、教师开展探索活动的支持者、排难者,成为教师心目中一个值得尊敬、爱戴的仁者加智者。“发现的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促进师生学会发现,发现他人的优长,在比较中提高;发现自己的优点长处,树立自信,不断进步。



        二、在学校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学校管理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学校管理中,要实现对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应用,就需要明确管理的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对学生进行科学管理,完善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传统管理模式中的无序情况,激发教师的管理积极性,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在学校管理活动中,管理者们不应该仅是学生的控制者,还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积极对学生进行管理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自我反思,不断寻找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实施改革,促进学校管理制度的不断发展。同时,管理者也要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在管理过程中积极听取学生的想法和意见,还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等方式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对学校的管理制定进行讨论分析,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建设“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氛围
        传统的校园管理模式,更加倾向于组织管理及刚性的管理制度。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的是一种管理文化、管理学问,管理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及发展。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是学校价值取向及管理者思维方式的一个综合体现,校园文化对于在校园中生活的学生及教师都有极大的感染及约束作用。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能够给予学生及教师良好的心理感受,为其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能够在无形中给孩子正能量,从而让师生对学校的精神充分领悟,并通过潜意识及其动力去努力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学校可以通过板报、阅览室、橱窗栏等的文化阵地,进行真善美的展示,从而使学生无时无刻都处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感受着良好文化氛围的感染及熏陶,从而自主地进行自我行为的规范,有意识地约束自我行为。
        (三)提升教师素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教师的个人能力与综合素质也提出新要求,教师的职业追求和价值理念也出现新变化,在学校管理中应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需要注重关注教师的发展需求,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升教师素质。首先,学校要积极建立教学科研小组,以学校办学特色、学生实际需求和教学具体情况为出发点进行课题设计,鼓励教师参与到各项教学科研中,允许教师通过合作或者独立完成科研课题;其次,学校要建立以及完善教师评价机制,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公平性以及合理性,对论文写作、课题研究和教师授课进行系统的保障和评价制度,重视评价过程、轻视评价结果,做到多指导、少指责,促使教师在良好的氛围下获得成长;最后,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教学交流和学历深造的机会和平台,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学历继续教育,提升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和教学水平,并且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撑。
        结语:
        新的时代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管理作为最基础的一环,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学校管理者在落实“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时,要切实提高管理阶层对该理念的认识,不要流于表面,同时把管理工作开展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位管理者上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下,营造和谐的学校管理气氛,带给学校全体人员积极的心态,从而有利于校园人文文化的传播,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树利.用智慧提升校园管理[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1(Z1):47.
[2]袁炳飞.学校优质管理文化促进教师减负[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02):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