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2月   作者:田务界
[导读] 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小学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社会各界也在为推动教学改革努力。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解决问题的思想,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点,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举一反三等能力。为达到新课改提出的目标,积极优化教学设计,使教学更具生活性、趣味性、层次性与实践性,设计的教学模式能真正吸引小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从而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

田务界    重庆市巫山县官渡小学
【摘要】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小学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社会各界也在为推动教学改革努力。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解决问题的思想,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点,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举一反三等能力。为达到新课改提出的目标,积极优化教学设计,使教学更具生活性、趣味性、层次性与实践性,设计的教学模式能真正吸引小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从而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 (2021)02-058-01

        小学数学是小学学习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小学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启蒙阶段。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小学阶段学好数学知识,那么学生在将来的数学学习中会得心应手,轻车熟路。反之,如果启蒙数学学得不好,那么在未来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就会有些吃力。因为,我们都知道,数学学科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和抽象观察能力的学科,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启发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够得到教师的正确引导,那么,在自己的努力下,这种能力能够逐步地累加,从而达到一个较高水平的层次。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学习能力,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最有效的教学引导方法,去帮助学生尽早实现这种学习的能力。
        一、课改前提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已经与当今教学不匹配
        在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的教育上,教师依然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把控着整个数学课堂的常规授课模式,即教师根据教科书和学校的教学安排编制自己的教学计划,每节课按照计划进行讲授。在讲课过程中,只是沿着自己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去教授,要求学生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要尽可能地完全捕捉授课老师所有思考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完全捋顺老师的整个思考思路。这种数学讲授的模式和教學方法,限制了学生的自我思考过程,或者说是剥夺了学生的自我思考练习,非常不利于学生自我思考能力的培养。长久下去,习惯了老师讲授和引导的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会十分依赖别人的引导,失去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还会选择有意或者无意的逃避或者选择视而不见。与此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辟蹊径的解决和思考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不善于或者不鼓励学生形成自我思考的能力,那么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被禁锢,不利于教育趋势的完善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数学教学内容不够灵活
        目前大部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相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来看,教学内容不够灵活。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理解好抽象的数学内容并不容易。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跳出教科书的内容,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联系起来,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这样才能够给予小学生一个学好数学的机会和环境。书本中抽象的数字或者公式对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如果能够将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或者故事引入数学教学中,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就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乐趣,也能够将数学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学生能够简单明了地掌握的知识。可以说,这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也急需数学老师去引用和借鉴的方法。



        二、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应以以下条件为前提
        1.准确对小学数学进行定位
        首先,小学数学为数学入门级学科,学生均为初次接触,比较陌生,教学方法应简明,使学生易懂;其次,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应用学科,其知识点浅显,而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还应回归生活,将知识点与生活事件相结合。比如,在“几何体”的教学过程中,生活中处处都是几何体,教师在教学时应结合小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几何体如桌椅、铅笔盒等进行举例教学,如此学生不仅能充分理解知识,还能够进一步加深印象。
        2能够有效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抽象学科,可以很好地对小学生的智力、逻辑能力等创新能力进行挖掘。因此,在进行教学方法设计时,应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图形和转换”的教学时,可以在学生中进行拼图游戏比赛,让学生自主探索,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和创造思维。
        三、新课改下强化小学数学教育的新方法
        1.注重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体作用
        小学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能力的重要启蒙阶段,如果小学生在小学数学的学习初级阶段,被教育、被训练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不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和探索,那么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这种学习的惯性会非常强大和顽强地支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这种惯性的思维模式会导致学生失去主动思考的欲望,失去主动思考的能力,从而习惯了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答案。新课改下,我们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已经不再要求教师直接教给学生每道题的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脑、自己动手去探寻解题的过程,去主动地创造知识成果,而不是被动地等待知识成果。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育上,教师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发挥好自身的引领和引导作用,带领学生更好地实现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给学生的学习预留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让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保障。这种教育方法教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2.注重良好的小学数学教学氛围的营造
        我们都知道,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很强的科学学科,严格地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可以说,在很多小学生眼中,这门学科会略显枯燥,在学习中会提不起兴趣来。在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中如何掌握好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老师要费心琢磨的事情。新课改下,我们要摒弃固有的教学模式,要探求更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来作为数学学习的引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创造一个充满趣味的课堂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变得直观形象,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更多学生的学习乐趣。
        总之,数学作为基础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艺术加工的过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方法,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突出学生的主體地位,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有的放矢,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规律和方法,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使他们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真正意义上体现出课堂的主人,获得学习能力、良好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汪艳.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