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有悟 笔下生花——例谈以文本为依托的语文课堂小练笔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2月   作者:胡晓霞
[导读]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读写结合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依托文本,将习作训练有机地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多得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让小练笔带动学生思维,做到“读中有悟,笔下生花”,从而提升学生习作水平。

胡晓霞   余姚市老方桥小学
【内容摘要】“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读写结合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依托文本,将习作训练有机地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多得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让小练笔带动学生思维,做到“读中有悟,笔下生花”,从而提升学生习作水平。
【关键词】多种形式;小练笔;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 (2021)02-111-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而对于中高段的学生来说,写,是阅读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很显然,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根据不同的文本特点,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小练笔形式,就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学以致用,实现真正的读写结合。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不同形式“小练笔”的选择与运用。
        一、品读文本,始于仿写
        宋朝朱熹曾云:“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可见,仿写是习作初学者的必经之路,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和训练形式。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独特之处,或语句优美,或构思巧妙,或表达方式独特,或蕴含深刻寓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紧紧扣住文本资源,从而进行仿写。
        (一)多次朗读,结合理解,仿写文本中的典型句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佳作。而经典佳作中,往往有许多十分典型的句子,供读者赏析与模仿。在执教《秋天的雨》一课时,学完句子“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后,我先让学生去文中寻找另一处相似的表达,接下来,我再让学生自己思考、仿写。学生就会写出这样优美的句子,如:它把火红色给了高粱,红红的高粱就像一团团火焰,闪哇闪哇,闪来了秋天的丰收。
        (二)抓关键句,结合习题,仿写文中精彩段落
        在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发现该课中有不少精彩句段适合学生练笔。尤其是文中的第五段,整段话围绕第一句的关键句展开,从四方面阐述了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便是:围绕一个意思将内容写清楚。因此,学完这一自然段,我再结合课后的习题:从下面的图中选择一幅,写几句话。引导学生展开课堂小练笔活动。
        同样的,在《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课中,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都是围绕关键句展开,再具体描述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学完这三段,再结合本课的课后习题,小练笔:你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试着写几句话和同学交流,如“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厨房是一个音乐厅……”。这样,有了文本做铺垫,学生回忆听到过的“美妙的声音”,再抓住关键句,自然能更好地展开练笔活动。
        (三)联系生活,结合观察,仿写文本中的特别场景
        从单句入手是仿写的基础,是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学会了单个句子的仿写,学生对于多句话的仿写,也不再难以下笔。


纵观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里面有不少语句优美的文本,适宜学生仿写。其中有一类文本,是作者通过留心观察,细致观察,写下的。针对此类文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并将自己的观察所得简要地写下来。例如,《大青树下的小学》,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仔细观察,先说说某个特定的场景,说完以后,可以让学生将该场景在作业本中写出来,这样先说后写,以说促写,大大减小了三年级学生的写作难度,让学生觉得:写,其实并不困难。
        二、融会贯通,深度练笔
        “小练笔”的形式丰富多样,除了仿写,语文课堂中还存在着另类小练笔——写人物的资料卡。若想完成这样的“小练笔”,学生必须对文本有深入的解读,此外,还得对于相关资料有全面的搜集与了解。
        这样前后结合的“小练笔”,在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并不少见。一篇好的文章往往触动人的心灵,在阅读中,学生有所感悟,并能将感悟沉淀下来,再凝结成文字及时练笔,最后将这种情感升华,这样融会贯通的“小练笔”还是颇具创意的。
        三、发挥想象,巧补留白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留白”部分,而拿“留白”处,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补充练笔,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文内容: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去年的树》
        学习内容:试着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说说鸟儿两次“盯着灯火”时的内心活动
        出示句子:①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心想……
        融情入境,提出问题:此时此刻,鸟儿知道自己的树朋友已经变成灯火了,它四处寻找,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朋友,如果你就是这只鸟儿,这时候,你会想些什么?
        发挥想象,回答问题:生1:好朋友,是你吗?我回来看你了。
        生2:树朋友,我来给你唱去年的歌了。
        ……
        以原文为依托,让学生进行合情合理的想象,将小练笔融入其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不仅是教好语言文字的教学,更是要有思维的发展。而课堂中的“小练笔”无疑是发展学生思维最好的途径。我们应当充分依托文本,深入挖掘文本,紧紧凭借教材这个“例子”,选择形式多样的练笔形式,让学生“读中有悟,笔下生花”。从而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2]蒿社鹤.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练笔的收获〔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2):138.
[3]傅结龙.凭借课后练习 开发练笔资源 提高表达水平 〔J〕.小学语文教师2018,(10):24-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