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2月   作者:韩晓玲
[导读] 数学是小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不仅教会学生最基本的数学理论和数学原理,培养学生利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进一步进学、发展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优秀途径。以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为基础,做合适的引导和训练,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起到更好的效果。本文就小学数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韩晓玲   乌鲁木齐市第100中学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不仅教会学生最基本的数学理论和数学原理,培养学生利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进一步进学、发展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优秀途径。以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为基础,做合适的引导和训练,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起到更好的效果。本文就小学数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 (2021)02-110-01

        我国自从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们国家将更多的精力和关注度放在了教育方面,教育是百年大计,它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时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思维和能力上还是存在的一定的欠缺,所以,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锻炼学生思维和各个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可以作为学习的主人,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占据主导的位置。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增强学生主体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构筑一个师生关系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平台”,让学生愿意学习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师生进行认知交流的过程,也是彼此情感交流的过程。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创造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气氛,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从而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参与学习的动机,做到敢想、敢问、敢说。课堂民主氛围的创设,源于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老师每一个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和热情的赞语等,都会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尤其是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必须做到:耐心地听取每一位学生的发言,积极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索;相信每一位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任何结论都充满着智慧;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数学教学,允许学生质疑,善于吸取学生中的意见。
        二、加强课前引导,科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课前引导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需要有效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明确数学思维是不可替代的,需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教师可以根据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科学设置数学问题,留给学生进行课后观察和思考,让学生独立思考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千万不能因为课时紧张或者别的什么原因而跳过这一环节。坚持这一环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自主思维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师在设计课前预习环节时,可以有效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去检验真理,这样不仅能丰富数学内容,也能有效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因此,自主学习意识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践的前提基础,只有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好了,才能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活动,并且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不断强化自身学习能力,深化知识内涵。
        三、培养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
        教师尽量帮助学生设立适合自己水平,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因为有了目标,才能明确努力的方向,目标是自己确立的,就会有极强的求知欲,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退缩。明确学习目标也是高质量自我评价活动的重要导向,是学生自我评价取得成功的关键,只有明确学习目标才能使学生对自我评价活动有清晰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转化成自我评价活动中的具体行为,老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关键的或阶段性的学习目标,以确保学生用切实可行的目标经常评价自己。如新学期开始上第一节课时,教师就要宣读本学期的学习目标,每章的开始都要让学生阅读本章节目录,引导学生确定这一阶段的学习目标。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将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一)思考是学习的核心。学生学习时遇到问题就要思考。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考能力的高低。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教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学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能透过现象抓住实质进行分类比较的方法,能一分为二又能合二而一,达到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要通过不同的课型、题型,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品质。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学生进行复习,可以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先复习,后做作业;第二种是先做作业,有时间再复习;第三种是安排时间复习,注意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结构。教师应从“教”的角度来唤醒学生“学”的意识,尤其是对于缺乏认知基础、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的学生,应适当地加大教师指导所占的比重。学生只有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才能进一步主动探究、学习。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反思——进行自测自评。在每节课的末尾要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测自评,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后的实践与反思。这样既能使学生感受到获取知识后的愉悦心情,又使学生感受到仍有待努力的地方。这样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自测自评,让学生回顾每节课学习中的得与失,说出学习的目标与愿望,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有效地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与能力。
        结语: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使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梦清.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1(02):94.
[2]曹安宁.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类思想的运用[J].知识窗(教师版),2021(02):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