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析·悟·写——浅谈初中语文文本阅读与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2月   作者:李殿杰
[导读] 对于中学生来说,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关键,尤其是读和写,这两个板块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喜欢阅读的人,写作一般都不会差到哪里去;擅长写作的人,一般都会有阅读习惯。因此,"读"和"写"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挖掘文本,并通过分析文本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将对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有所帮助。

李殿杰   河南省郸城县实验中学  河南  周口  477150
【摘要】对于中学生来说,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关键,尤其是读和写,这两个板块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喜欢阅读的人,写作一般都不会差到哪里去;擅长写作的人,一般都会有阅读习惯。因此,"读"和"写"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挖掘文本,并通过分析文本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将对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阅读;记叙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 (2021)02-107-01

        现如今教育界有许多阅读与写作课分离的教育现象,在这种"肢解"的阅读方式下,学生阅读了许多课文内容,然而,等自己要写作文的时候,却无从下笔,没有写作的灵感。其实,阅读和写作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谁也离开不了谁,只有"读"和"写"两个板块进行有效整合,学生才能在中学语文的读写上取得真正的进步。
        一、在阅读教材中感受语言的"美"
        现在普遍的中学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都会遇到一个相同的困扰,学生写作的风格十分千篇一律,他们通常不喜欢描写,而喜欢打流水账似的记叙,此外,学生还会运用一些很老的材料,不新颖,也不会自己创新观点,使得自己的作文非常平淡无奇,毫无赏析点。其实,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不够,他们在阅读时总是囫囵吞枣,追求量而非质,并未用纸笔讲比较有特色的段落和想法记录下来,这就导致在自己写作的时候,自己平时阅读的文章没有任何的效果。
        此外,大部分中学生缺乏想象力,他们不懂得如何用想象力去修饰作文里的语文,尤其是描写的部分,他们亦不懂如何为课文里的语言换个衣裳,搬到自己的作文中。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应该立足于课本教材,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景物和事件的理解,对于学生自己认为描写的比较好的地方,就摘抄和记录下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悟,思考如果是自己要写这种类型的作文,应该如何在借鉴课本中语言的同时,又能有自己的新意。
        例如,在《济南的冬天》这一篇文章中,老舍先生给我们描述了一个个诗情画意的图景。有许多景色都十分生动形象,其中在描写济南的小山时,只用了一个短短的句子,其中包含“围”、“放”、“说”三个动词。在这句话中,"围"这个字表现了小山个济南城相互依存、比较亲密的状态。"放"这个字极大程度上表现了小山对济南城的保护和呵护,"说"这个字直接将小山写活了,将小山拟做人,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小山的温柔与包容。这就将济南冬天的一小处山景描绘地淋漓尽致,并且还展现出了济南城对小山非常依偎的状态,进而表现出作者对济南城的热爱之情。


再如:描写霞光照映在雪上这一场景时,用“忽然害了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薄雪在夕阳的照耀下泛着粉光的娇艳状态,同时也侧面反映出作者的心境,表达作者对薄雪的喜爱之情。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慢慢地找出课文中比较重要的字词,再将这些字词进行分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些字词进行造句,先从模仿课本上的美句开始,接着,等到句子模仿地栩栩如生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尝试段落的模仿,最后再到篇章的模仿。像这样,循序渐进地学习课文,学生就不会觉得十分突兀,相反,还会越来越感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也会变得语言丰富但不花哨,情感真挚但不单一,结构紧密但不重复。
        二、在阅读教材中关注文章的细节
        细节在文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好文章通常会有许多细节描写,这会让文章阅读起来更加真实、富有代入感。在记叙文的写作中,细节描写指的是对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场景的比较细微描写。如果在一篇文章中,没有对细节的描写,就很难树立真实具体的人物形象。优秀的细节描写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和立体,也可以让人物更加真实和饱满。可见,真实和传神的细节描写,是一篇记叙文成功的关键点,我们需要让学生们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充斥着许多细节描写。尤其是在父亲为了给"我"买橘子,去攀爬月台这一情节中,有非常丰富的动作描写,包括“蹒跚”、“慢慢探身”、“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寥寥数笔动作细节,就升华了父亲的形象,也让父亲变得更加真实和立体,给读者展现了一个虽然行动不便,朴实无华,却十分深爱自己孩子、无私奉献的父亲的形象,另读者产生共鸣,很容易受到感动。
        《背影》这篇文章通篇行数不超过五十行,字数甚至不满五百字,但它却广为流传,感动无数人,这不是因为它拥有宏伟和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因为它简单平实的细节,以及通过细节表达出来的深情。细节在一篇好文中,还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例如,契科夫的《变色龙》中写到了三次"木材厂",文中开头第一次写奥楚蔑洛夫看见木柴厂里跑出来一条狗,到第二次“在木柴厂门口,他看见那个敞开坎肩的人举起右手",再到最后一次提到木材厂:“普洛诃夫……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三次木材厂将故事发生的地点透露出来了,体现了作者精妙的写作构思。
        总之,"读"和"写"是密不可分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兼顾"读"和"写"。固然,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不可能在几天时间内就能提高,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更加认真仔细地去阅读,慢慢积累好词好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许静歌.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以读促写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9.
[2]张菡. 初中记叙文以读促写的策略探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7.
[3]李焱.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促进写作的途径研究[J].名师在线,2020(06):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