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零起点”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2月   作者:戴姣
[导读] 虽然各地正逐步掀起关于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热潮,但由于我国信息技术相关学科教育起步较晚,其基础课程体系建设、理论教学研究和课程教学实验等还都仍然处在不成熟发展阶段,在实际课程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结合自身课程教学工作实践和对新实施课程标准的教学体会,指出目前新课程中存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此提出自己的具体应对实施策略。

戴姣   广东省云浮市云浮中学  527300
【摘要】虽然各地正逐步掀起关于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热潮,但由于我国信息技术相关学科教育起步较晚,其基础课程体系建设、理论教学研究和课程教学实验等还都仍然处在不成熟发展阶段,在实际课程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结合自身课程教学工作实践和对新实施课程标准的教学体会,指出目前新课程中存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此提出自己的具体应对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 (2021)02-106-01

        一、存在的问题
        1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理解不透。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建设重在不断提升全体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突出信息技术课程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它不仅仅要使全体学生充分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形成学生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能较好地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展知识视野,勇于创新,提高逻辑思维与组织决策能力水平,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开展终身实践学习的综合能力。但在日常教学中,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往往过于忽视对培养学生真实情感与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培养,而过于过度重视专业技能基础操作的知识培训。有人因此误认为用数字信息传输技术用来解决人类问题的整个过程其实就是使用计算机的过程操作过程,只重视对计算机及其应用软件的讲解,这种问题的实质就是把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理解成操作技能的培训,完全偏离了新课标的思想内涵。甚至还有教师完全抛弃课标中所提倡的教学理念,走原先“以教师为中心”的老路子。
        2对班级学生主体认识不清。综观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材,其所有内容均是作为非零点的起点,所以,教材往往依据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相当的技术基础知识来对其进行教学设计。但在社会现实中,城市或者是经济相对发达农村地区的毕业学生基本上都能够相适应,对于相对落后的一些农村重点中学的毕业学生来说,就业也存在一定困难。
        对所在班任课的每个班级学生作过多次调查(包括农村甚至高中),小学、初中两个阶段没有学习过手机信息网络技术的人仅占65%左右,对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较了解一点的也仅占30%左右,对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一点不是太了解的也仅占5%左右。面对这样的不平衡,如果我们“胡子眉毛一把抓”,那将一定需要违背“关注全体学生”的新时代课程建设理念,所以,就要慎重考虑与我国初中、小学的课程衔接力度问题。
        3对中学教材内容把握得够不准。面对新课程教材,很多以前信息技术任课教师无从下手,还只是停留在讲解基础知识和介绍软件上,而完全忽视了新教材课程技术教学的两个核心——即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与学生发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也有的中学教师“依葫芦画瓢”,教材上怎么怎样写,就对不了学生怎么怎样教,这就严重性地违背了新中学课程需要打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同时,由于各地学校师资、教学资源和当地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差异等多种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导致我们在正确使用当地教材资料进行课堂教学时往往遇到了困难。



        二、解决对策
        1. 结合实际深入研究教材
        教材内容是基于编者对学校课程标准的整体理解与教学实施体系设计,是学校教师组织教学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综合课程教学资源,是编者实施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教材中的内容或者案例可能会受到时效性、地域性的影响,教师可以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将教材内容与当时的文化生活、社会生活与实践紧密联系,把握学科核心概念、核心素养与项目实践之间的平衡,兼顾新课标理念贯彻与教学实施的关系。克服编程教学传统观念的束缚。
        2.活用教材,创造性地设计教学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是模块化的,即使是同一模块的内容,往往也是离散型的、程式化的。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在教学实施的编排顺序上,具有很大的再创造空间。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活用教材,创造性地设计教学。
        3.领会新课改精神,树立新课程教学思想,是正确运用教材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前提。
        2017年最新版的专业课程设置标准把我国普通高中应用信息技术专业课程进行定位是认为这是一门主要旨在全面教育提升在校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素养,帮助在校学生真正掌握应用信息技术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增强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发展学生计算信息思维、提高学生数字化信息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中国信息技术社会主义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普通基础教育课程。从传统强调三维教育目标建设走向教育学科教师核心品质素养的有效落实,其根本存在目的也就是通过构建一个具有符合现代素质教育发展理念的学科课程教学结构,落实教育学科教师核心品质素养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广大学生教师终身素质发展的基本需求。与之紧相对应的是新教材教学体系也正在随之发生变化,“一标多本”逐渐取代“一纲一本”,从“一节一课时”发展到“跨章节融合的项目式学习”,为全校师生之间留下了更多参与教学创造的广阔空间。在新基础课程课材教学指导思想观的指导下,在充分领会补充教材具体编写教学思想、保证补充教材教学核心内容及其教材编写教学意图不变的实际情况下,教师仍然可以从课材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地增加补充课材教学内容,变更课材教学过程顺序,更换教材呈现教学方式,避免在改变教材具体使用上照本宣科。避免在教材使用上照本宣科。
        结束语
        信息技术新教材设计的一些原则:整体设计、紧扣时代、承上启下、多维定位、把握全局。贯彻“素养导向、学科融合、项目学习、实验落地、创新教学、素质评价”,力争成为落实“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试验场、检验场和引擎。信息技术新课程体系教学本就是一个不断努力探索与认真实践的一个过程,有成功,也有失败。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充分领会这些课程目标中的精神,树立新教育课程素材教学指导思想,深入学习研究这些教材,从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地综合使用这些教材,采取一些符合新教育课程教学要求的各种教学方法、策略和教学手段,就有可能在考试问题中尽快找到解决对策,在考试失败中尽快迎来成功。采取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手段,就能在问题中找到对策,在失败中迎来成功。
参考文献:
[1]冯萍.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6(11):40.
[2]陈绵慧.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5(01):179.
[3]包小科.关于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6):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