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自我评价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2月   作者:顾圣山
[导读] 初中美术在不同学生的审美视角下将会呈现不同的评价,但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对自身作品的感知,就需要引导学生正视自己创作的作品,基于创作灵感以及理念等进行有效自我评价。作为美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需要及时地给予学生评价指导,使得学生能够勇敢地进行评价发言,为提升整体的艺术感知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将对初中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自我评价的策略进行探究尝试。

顾圣山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学  225222
【摘要】初中美术在不同学生的审美视角下将会呈现不同的评价,但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对自身作品的感知,就需要引导学生正视自己创作的作品,基于创作灵感以及理念等进行有效自我评价。作为美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需要及时地给予学生评价指导,使得学生能够勇敢地进行评价发言,为提升整体的艺术感知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将对初中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自我评价的策略进行探究尝试。
【关键词】初中;美术;自我评价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 (2021)02-156-01

        1 引言
        美术学科并没有标准化的评价方式,当在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却对其评价内容以及标准有一定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作品的创作以及评价中,基于自身创作的内容作出合理评价,由此在教师以及同学们的指导下,使其艺术理念得到优化调整,以此更好地达到提升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为推动素质教育进程奠定良好基础,以下将对初中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自我评价的策略进行分析:
        2 初中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自我评价的策略
        2.1 教会学生说
        在当前新课程标准下,美术学科更加倡导学生评价的自主性,期间学生不仅需要对自我知识技能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还需要对个人的心理、意志和创作的积极性作出评价。因此作为美术教师需要准确告知学生自我评价中所需要包含的内容,而后引导学生对自身的综合性表现进行评价,教会学生说。例如在七年级下册《多变的色彩》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印象较为深刻的色彩运用进行分享,同时通过多媒体平台向学生展现几幅具有色彩冲击力的空间设计图片,引导学生作出“运用丰富的色彩,使得整个空间结构变得更加开阔”、“我的作品运用了不同色系的色彩进行搭配,使其感觉整体的冲击力变得更强”等自我评价,在学生作出自我评价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作品中的不足之处提出类似于“你们作品的色彩搭配可以再进行优化吗?如何搭配能够使得整体的画面设计感更强呢?”通过指导使得学生对自身作品的评价更加全面。
        2.2 引导学生说
        学生对美术学科知识缺乏系统性的认知,由此将使其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出现评价内容空洞、词不达意的现象,因此在此过程中就需要美术教师引导的学生运用专业的评价术语对自身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期间,教师需要在学生难以表达的情况下积极圆场,帮助并鼓励学生进行评价。


其次,在课堂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创作活动,启发学生对自身创作的作品进行艺术表达,进而使得学生的评价用语更加精准。
        在初中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小组互评的方式进行,由此更好地提升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学生平时在一起学习和活动,互相观察更仔细,交流更方便更平等,给予同学的评价容易被同学接受,同学互评还有利于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更好地完善和提高自己。同时在相互的作品评价过程中,也有利于学生相互沟通学习,为提升自我认知的客观性奠定良好基础。
        2.3 在展示作品时进行自我评价
        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在相互参考借鉴的环境中实现对自身的全面感知,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展示学生作品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得全班学生能够在看到别人作品时通过对比对自身创作内容进行优化。在此期间学生的作品展现的形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而这些都是学生创作灵感展现的载体,因此教师需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作品,对其中创作的亮点进行鼓励,使得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自己作品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为激发创作的兴趣奠定良好基础。同时教师还需要在学生作品展示的过程中引导其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其中存在的亮点进行自我评价,进而为促进学生的自我作品认知创造良好条件。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熟悉的物品》造型表现课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熟悉物品的创作中,而后将其完成的作品展现出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创作物品的灵感、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评价,由此更好地凸显创作内容的独特性。如有同学的绘画作品呈现的是自己常用的水杯,但在绘画的过程中该名学生并没有完成呈现水杯的形态,而是将水杯的外形以及颜色都作出了调整,该名学生在评价自己作品的时候说“这幅作品是我期待中水杯的样子,通过线条的改善以及颜色的搭配,使他变得更加炫酷,而这幅绘画作品我也是感到比较满意的,它能够给人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力。”由此可见,让学生将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展现到绘画作品上,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能够更好地丰富艺术作品创作的内涵。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基于对自身综合表现的感知实现更加客观的自我评价。而美术教师在学生自我评价引导工作上也需要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克服心理障碍,勇于将想法表现出来。美术课堂上的自我评价是学生认知自我的过程,在评价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认知到自身的不足,进而为后续的艺术创作提供修正建议。实际上,在艺术学科中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不同的作品在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含义,因此美术教师需要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此更好地将艺术创作理念表达出来,为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戴佳萍. 初中美术单元教学评价设计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杨惠婷. 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初中美术有效学习评价研究[J]. 现代交际,2019(14):202+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