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2月   作者:范玉明
[导读] 德育教育在小学生的综合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仅语文教学需要注重德育教育,数学课堂教学也离不开对学生真善美的道德情操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同时借助互联网+思维进行德育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有利于改善德育效果,促进小学生德育发展。

范玉明   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小学  266106
【摘要】德育教育在小学生的综合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仅语文教学需要注重德育教育,数学课堂教学也离不开对学生真善美的道德情操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同时借助互联网+思维进行德育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有利于改善德育效果,促进小学生德育发展。
【关键词】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 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 (2021)02-153-01

        近年以来,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对精神文化的要求逐渐提升,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需求迫在眉睫,与此同时,旅游景点的儿童涂鸦、地铁站里大小便、公园中随意攀折花木,部分熊孩子的举止则与社会渴盼高素质讲文明的风尚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便显得至关重要,德育教育能够起到对孩子行为习惯的约束和教化功能,而德育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语文品德等学科教学,数学教学中同样离不开德育教育。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展露出全新的生命力,同时还应该充满道德教育的智慧,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情操。
        一、深挖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说起德育教育,大部分都会将其和语文、品德等文科课程联系起来,而忽视数学课里也是存在着德育教学的。就小学数学教材而言,其中同样包含着思想品德教育相关的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去捕捉这些教材中德育教育相关的闪光点,主动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
        首先,做到在原教材基础上的延伸阅读。例如当下的小学数学课本中,常常有部分数学名人的故事、史料、事迹记载,这些学者的人生经历就是数学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要善于去运用这些材料,通过讲述名人学者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将人文教育和数学教学联系起来,共同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例如在《时分秒》一课中,教授学生圆周率的同时,可以引入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通过讲述祖冲之的求学故事,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珍惜时间、不畏艰难的精神,从而自然而然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1]。
        其次,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课本中的知识栏目。


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是一门拥有着源远流长历史的学科,阿拉伯数字的产生和发展,笛卡尔坐标系的诞生,小数的意义,对这些既充满哲理又富含知识的历史故事进行延伸,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主动地进入学习。例如在第八册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就有这样一段小知识:“你知道吗?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把整数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徽数。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1]。这样的小故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历史,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文化素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为我们民族的伟大祖先而自豪,将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自信心,达到德育教育的优良效果。
        二、善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德育教育
        推行新课改以来,互联网思维逐渐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结合以往小学数学教学的经验可知,由于数学本身科学性、严谨性的特点,数学课堂教学难免会出现单调、乏味的现象,因此,引入互联网方法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强课堂活力,还能寓教于乐,有效地在数学教学的同时实现德育教育。
        首先,互联网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小学老师完全可以结合教材,利用互联网进行延伸、知识点的补充、音频视频的获取,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和德育任务。如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时,我们可以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和名人学者进行拓展,但是由于教材本身的局限性,教师可用的素材仍然很少,而互联网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它能收集丰富的案例,帮助教师合理设计德育教学。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的锯木头部分,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解决如何按照要求将木头锯成多段之后,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森林环保和树木砍伐相关的问题,并借助从互联网中搜集的纪录片、宣传片,帮助学生加深感官印象,适当为学生引入可循环发展的思想,深化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实现德育教育[2]。
        其次,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对生活案例进行分析。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中,当讲述倍数问题时,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寻找到生活化的案例,小明到超市买2瓶10元的可乐,结账时,小明给超市老板20元,超市老板找钱时误将20元看做2倍的40元,反找给小明20元。小明发现老板的错误后及时指出,并将找的钱返还[2]。故事表面是数学教学,其实却是对小明诚实的赞美,通过这种生活化案例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优秀品质。
        三、结论
        德育教育不是局限于某一学科的教育,同样,也不是局限于课堂的教育,它应该存在于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在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教师善于挖掘教材,加上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将有利于在学生的心中埋下品性根基,为高素质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兴玲.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新思路, 2018.
[2]许百川. “互联网+ ”思维在小学数学德育中的应用分析[J]. 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