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2月   作者:张宇
[导读] 为了更好的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本文回归小学数学课堂,研究了小学数学课堂上普遍存在的几点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根据本文提出的对策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好课堂时间,不但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成绩,还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张宇    哈尔滨德强学校小学部  150036
【摘要】为了更好的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本文回归小学数学课堂,研究了小学数学课堂上普遍存在的几点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根据本文提出的对策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好课堂时间,不但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成绩,还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关键词】师生互动;提升课堂趣味性;回归教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 (2021)02-186-01

        引言: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任重而道远,教师们要身先士卒,探索一条崭新的道路。本文针对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对其中的一些可优化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策略。该策略的提出对于我国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互动较少,学生有困难无法及时反馈
        数学这门学科需要学生进行理解的知识点较多,鉴于小学学生的思维体系尚未建立,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耐心帮助学生。而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学模式大多为“讲课-听课-做题”的循环,在这一循环中师生之间未能进行有效互动,导致学习上遇到困难后学生无法反馈,师生之间难以互相了解,最终导致班级数学成绩波动较大。
        (二)课堂趣味性不足,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
        小学生课堂一般对于趣味性要求较高,而数学这一学科大部分概念较为枯燥,趣味性难以提升。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讲课照本宣科,其难懂的概念和枯燥的讲解压抑了课堂氛围,由于课堂氛围不够活跃,教师讲解很难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率因此降低。为了达成课堂上未能达到的效果,教师不得不在课后布置大量的习题来帮助学生进行概念的补充理解。但布置习题这种做法也容易诱发部分学生对与数学这一学科的抵触情绪。
        (三)教师对抽象概念释义不足,学生难以理解
        数学这一学科更加强调逻辑和抽象,例如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中因数与倍数的定义,很难用言语去解释这一定义。而现在的大部分数学课堂上,教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但是背诵对于数学的学习来说,并不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出现了学生学习很努力,但是学习成绩却总是不够理想的情况。



        二、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问题的优化
        (一)加强师生互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问题
        想要优化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希望稳定提高班级数学成绩,那么加强师生互动是最重要的一环,并要打破“讲课-听课-做题”的传统教学思维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 学习的状态,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是引导者,主要对学生展开引导和规范[1]。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每一个重、难点都进行一次一对多的互动,重点关注多数学生在数学学习时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如此一来课堂的教学质量有了保证,同时又能亲自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提升课堂趣味性,活用教学道具
        在小学教育中,对于一些逻辑性较强或者是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科目,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不高,并且教学的效率也较低[2]。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学生对于难以理解和趣味性不足的内容表现不出学习兴趣,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整体偏低,这往往导致教师需要在课后布置大量的习题来对课堂上未能达成的效果进行补充。但是大量的习题并不能完全弥补课堂上未能达成的效果。该问题还需从根源上解决,即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教学道具,这样做不但可以直观的表述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人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学期第一课“长度单位”,教师可以带来各种不同长度的道具用来举例,并鼓励学生亲自测量,估计不同物体的长度,研究表明:教学道具的合理使用对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等方面都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
        (三)回归教材,以教材案例帮助学生加强理解
        数学教育中大部分概念都较为抽象,用语言难以解释,教材中所提供的短短一句话已经是某一概念在语言上最好的表达。但是小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尚需培养,他们难以在短时间内把概念理解透彻,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特征表现为:一方面它是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而不是小学生的自学,其强调数学教师对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与引导,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小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另一方面它是小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师生之间的互动,都是有意义的、健康的培养人的过程[3]。因此在学生们难以理解某个抽象概念的时候,切不可让学生对其死记硬背。此时教师们应当回归教材,将教材上生动形象的例子列举出来,帮助学生对概念进行理解记忆。例如:人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学期百分数的第二节,教材中给出了折扣、税率、成数等等可以代表百分数的例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其一一列举,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百分数的概念
        结论:通过该文章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数学作为一个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教师们在课堂上仅靠枯燥的讲解和乏味的练习难以吸引住学生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们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逐步开发并且逐步探索新的授课模式和讲课技巧。教师们应当在新课改三大基本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前进,以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探索并完善目前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蒋雪梅.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10(02):227-229.
[2]赵文婷.新课改下小学数学高效对话教学策略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23(02):135-136.
[3]周秋华,周璐.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设计[J].老区建设,2019,15(12):87-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