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3月   作者:周坚锋
[导读] 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改革与发展,培养家国情怀的素养,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已成为广大师生关注的焦点。在历史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文化知识,还可以了解到民族与国家发展的历史,从而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通过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进行研究,提出一些相对应的具体问题与策略。

周坚锋    浙江省义乌市树人中学  322000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改革与发展,培养家国情怀的素养,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已成为广大师生关注的焦点。在历史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文化知识,还可以了解到民族与国家发展的历史,从而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通过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进行研究,提出一些相对应的具体问题与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3-042-01

        引言
        学习初中历史,不仅学的是丰富的历史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还要通过历史学习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教师将家国情怀的培养融入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国家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为我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
        初中历史的教材内容非常丰富,但避免不了简单枯燥的形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还处于传统的教学当中,将更多的教学重点放在学科知识上,对学生进行机械化教学,而学生只会低头记笔记划重点,并没有思维上的交流,该点虽然可以让学生了解教材上的知识点,但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只是过度依赖教师,减少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不利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二)缺乏历史学习兴趣
        学习历史可以丰富自己的见识,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潮流,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对其产生抵触心理,减少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在初中历史的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地将知识点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使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让整个课堂变得沉闷与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开始降低。从现实角度出发可发现,教师应该结合历史教学内容设计合理有趣的教学方案,使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相应的历史情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二、相对应的策略
        (一)发挥教学设备的优势
        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心理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师不应该只通过书本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还需要学会采用当代的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将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将相关历史文化题材的资料融入到课件中去,这样能让学生增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五四运动时,教师对需要的教学图片进行剪辑,并将家国情怀向学生渗透,最后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可以升华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感,从而有助于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2]。
        (二)创造和谐学习的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熏陶与感染学生的思想意识,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以有效地增加自身的爱国情怀。由此可见,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设定不同的教学场景,让学生进行学习探讨,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史的认知与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学环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可以出现在校园里,使培养家国情怀的意识渗透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里,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爱国主义情怀,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初中历史教材虽然是以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但还是脱离不了简单而又枯燥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历史小故事或者播放小视频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从现实角度出发可发现,历史教学内容与社会关注的热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相结合,与时俱进,利用多媒体等资源关注时事热点,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发展学生的爱国情怀[3]。
        (四)组织课外活动
        组织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的一种方式。对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例如,参加学校组织的文史类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从现实角度出发可发现,通过学校组织的活动,不仅让学生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还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强大的文化底蕴。
        结论
        通过文章的研究和分析得知,教师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时,应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在学习丰富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的素养。
参考文献
[1]郭扬.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2(14):147-148.
[2]任静娴.有情怀有力量——家国情怀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界,2021,13(05):74-75.
[3]梁彦彪.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路径分析[J].新课程,2021,36(02):222.
[4]曾武赐.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0,23(33):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