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构建小学语文阳光课堂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3月   作者:贺承橙
[导读] 小学生有着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并且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学情境融入课程教学,创建多元的语文学习场景,可实现小学生语文知识的高效积累,实现其语文文化素养的提升,带来语文教学的高质高效。教师要注重情境教学的具体组织与实施,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贺承橙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界市镇中心学校  四川  内江  642155
【摘要】小学生有着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并且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学情境融入课程教学,创建多元的语文学习场景,可实现小学生语文知识的高效积累,实现其语文文化素养的提升,带来语文教学的高质高效。教师要注重情境教学的具体组织与实施,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3-057-01

        引言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在学生语感培养,文学积淀,情操陶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素质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对小学语文高质高效教学的探讨更为深入,其中情境教学法作为创新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多元的情境创设带动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激发学生语文探究学习的兴趣,也实现其语文互动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带来小学语文教学的高质高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好情境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游戏情境激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好动,对游戏有着天然的敏感性。游戏自身的趣味性也更能调动小学生语文探究学习的欲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游戏情境是情境教学常用又有用的方式之一,游戏是小学生喜欢的形式,有着极强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游戏为背景导入语文教学,将语文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竞技中深入探究,积累知识。例如,学习成语时可以引入成语接龙的小游戏,在竞争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散思维,积累成语。接不上的学生则安排其表演节目以示惩罚,整个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掌握了不少的成语知识。游戏情境教学法筹划与实施必须契合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和年龄特点,要难度适当。游戏创设与教学知识相融合,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深化对知识的学习[1]。
        2.问题情境引导
        问题起到教学诱导与推动的积极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离不开问题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探究,实现其语文发散思维的培养,实现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实现其语文素养的综合培养与提升。问题情境的创设具体来说需要两方面的准备。一方面是凸显教学重点和难点,基于教学目标,设定探究性问题。另一方面要基于学生语文学习实际和认知特点等,优化问题设计,使问题情境更接地气。


教师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实施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探究需求高度匹配,问题情境服务于教学。例如,在教学《怀念母亲》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问:你印象中的母亲是什么样的,你怎么评价母亲,这篇文章中作者对母亲有怎样的感悟,寄予怎样的情感等。问题情境的引导,使得探究变得具有目的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2]。
        3.生活情境探究
        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局限于课堂之内,课堂与生活的关联不多,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都比较欠缺,学习的理论知识因为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消化,也很难成体系,从生活中获取素材,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可以更好地进行语文的探究与学习。语文教学本质作用没有在生活中凸显。生活情境教学法则主要是解决上述教学问题。教师借助生活情境,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化素材,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体验中深化对文本的解读,学生学习参与度高。素材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使情境学习更具参考价值,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积累知识。例如,教学《北京的春节》时,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挖掘春节的习俗、美食、场景、活动等,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对课文进行阅读探究。生活与教学结合,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也消除学生语文学习的陌生感,让小学语文学习更轻松有效。
        4.媒体情境感染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优势更明显,基于多媒体技术也衍生出媒体情境教学法。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带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获得直观生动的感受。多媒体实现了图文资料、音视频的融合性展示,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感知体验,活跃课堂气氛,让抽象的知识讲解更为形象直观。例如,在讲解《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瀑布的动态视频,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给予学生极大地震撼。教师辅助播放银河的图片,配合极具感染力的描述,让学生感受到李白诗歌中表达的意境和气势。原本静态的课文讲解变得鲜活生动,学生情不自禁地被画面和场景所吸引,配合以学生的想象,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具实效[3]。
        结论
        简而言之,新课改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障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更要重视学生能动性的提升,增强小学生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情境教学法作为创新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热情,提升人文素养,提升课堂教学实效。而具体如何实施,还是广大一线教师需要积极探究和思考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杨钦芬,苗霞.教学情境的结构与类型研究——结构功能主义视角[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13(3).
[2]李亚荣.论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29 (11).
[3]陶西平.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壮丽画卷—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