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单元教学中有效性探究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3月   作者:王丹亚
[导读] 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师们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其中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单元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并对其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王丹亚   攀枝花市仁和区西路小学
【摘要】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师们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其中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单元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并对其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3-053-01

        引言
        由于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小学生理解领悟能力较弱,导致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很难,而思维导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直观性。就小学数学而言,应用思维导图这一辅助工具展开小学数学单元教学,可将学生带入到了更直观、形象的数学知识中,学生通过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学习,能够更好的掌握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对教师教学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数学单元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单元教学中应用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化具体的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并进行深度思考,降低对复杂概念的理解难度,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数学内容,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奥妙所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注意力,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数学思维,让小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2.有利于丰富教师教学经验,降低教师教学劳动强度。
        应用思维导图展开小学数学单元教学,数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以及课程内容选择或自主编排设计相关思维导图,并实施应用,指导教学,有利于丰富教师教学经验,此外,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对课堂上未吃透的难点自己针对性地应用思维导图反复学习,查漏补缺,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减轻了数学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
        3.有利于扩充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
        思维导图的应用弥补了课堂上教师单纯语言讲解教学的不足,丰富了教学内容,有利于重组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降低数学教学抽象概念难度。此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教学空间,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再将资源局限于课本或参考书,能够有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拓展,帮助学生丰富学习资源,构建更全面的知识体系,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单元教学中应用策略
        1.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单元预习,做好课前准备。



        各单元数学知识并不是分散的,其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对此,教师可以纵观整本教材,综合各单元知识点,将本节课所讲内容的总体章节结构、教学目标和所涉及的重难点提炼出来,并融入到思维导图中,以学过的旧知识来预习新知识,对于将复杂难懂的理论概念进行分步解读,以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的形式呈现出来,在知识导图中勾画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引起学生注意,让学生初步把握数学概念的内涵,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使其预先对本节课的要讲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与整体的把握,通过知识导图引起学生思考,触发学生思维,提前将学生带入到数学环境中,做好课前准备,以至于在课上讲解时取得更好的效果。以讲解方程这一章节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展现知识框架,如等式的概念、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用学生已了解的等式引出方程,并进一步深入思考。
        2.应用思维导图展开课堂讲解,优化课堂结构。
        数学学科知识的多且复杂、逻辑性强难以理解,教师通过应用思维导图展开课堂讲解,对数学概念、数学模型、数学问题、数学思维等进行多种形式的列举与变换,借助思维导图并结合不同的讲解方式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规律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从多方面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更多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使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例如,对数学公式概念的学习,利用思维导图,将复杂难懂的理论概念以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的形式呈现出来,或者对于数学习题,通过对列举不同的题型,进行多角度辨析,发现其存在的多种表征,从而更加准确的把握数学概念的内涵,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以函数的概念的学习为例,其有多种表示方法,如用解析法、图像法、表格法等,可以将其归纳整理,展现于知识框架图中,借助导图来引导学生思维,进一步探究所学知识。
        3.应用思维导图整理总结单元知识,巩固与提升。
        复习是学习的最终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结合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小学数学各单元内容的深度是逐步增加的,在学完某册教材后,可以联系所学单元的知识内容,将其按类型分类,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课后延伸,归纳整理,有效复习,巩固所学,将所复习的知识框架结构融合于思维导图中,让学生站在系统的角度,全面把握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不断探寻习题中的规律、解题方法与技巧,构建数学知识框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使知识更加条理化,只有将课本中学习到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学生才能够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此外,数学教师可以根据考纲,将数学试卷中各种题型所涉及的各单元、各章节习题的解决方法、技巧或做题经验,提炼出来,并总结典型例题及讲解过程,运用思维导图来呈现,学生通过学习思维导图,复习知识点,练习重点题型,点滴积累,厚积薄发,有效的提升数学成绩。
        例如,对于几何图形的学习,综合考虑三角形、四边形等各章节知识,构建知识导图,整体把握三角形、矩形、菱形等一类平面图形的性质、特点及应用等,让学生自我寻找其中的异同点,引导同学们自我分析,独立自主思考,总结当中的规律,寻找解题的技巧,以思维导图来培养数学思维。
        三、结语
        思维导图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针对基础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需要充分开发并合理使用思维导图来辅助教学,为小学生奠定扎实的数学知识基础,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靖.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U].中国校外教育, 2016,(04):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