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关春燕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3月   作者:关春燕
[导读]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形式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使得小学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严峻形势。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来,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一项重要举措。语文阅读与心理健康表面上看起来是关系不大的两个体系,但实际上他们中间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不要继续保持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只要通过多看书来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就行,而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春燕    广西省岑溪市波塘镇中心小学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教育形式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使得小学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严峻形势。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来,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一项重要举措。语文阅读与心理健康表面上看起来是关系不大的两个体系,但实际上他们中间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不要继续保持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只要通过多看书来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就行,而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要以将学生打造成一个高素质水准的社会适应性人才为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3-081-02

        一、引言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要求在开展专门的心理学课程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各个课程当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模式,将知识的传递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知识能力水平提升的基础上又能带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对其今后未来的全面发展具有进步性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初次接受系统的、全面的义务教育阶段,它与幼儿园里轻松、游戏化的学习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对从幼儿园刚开始步入到小学学校里的小学生来说,面临着学习方式、环境以及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巨大转变,难免会使得很多小学生出现不适应的情况,不仅对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更甚至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今后身心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目前小学阶段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指导,也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室来提供服务,因此,为了重视起心理健康和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从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作为切入点。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内容,采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能够帮助小学生缓解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各种不适应,既能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也能为教学的效率提供动力。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师要从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水平出发,明确每个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彼此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并针对他们每个人的心理发展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即通过因材施教的原则,实现从学生个体到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它是一个长期通过不断思考、总结、完善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以及他们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心理历程和发展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的学习状态也是不同的,有的学生阅读能力强,有的学生阅读能力弱,不能对阅读的中心思想进行很好地把控。因此,在每个学生每个阶段发展水平不同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差异性,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則,一步步地落实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尊重主体的原则
        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发展,明确学生间的差异性,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及心理发展情况出发,提高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丰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鼓励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并尊重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动力。
        四、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还没认清学生才是学习中的主体,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仅仅只注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而没有强调对学生自主思维的培养和锻炼。小学生在低年级时的学习任务和内容往往还是比较简单的,因此,小学生在这个学习阶段的情绪还表现得不太明显。


但随着年级的增加,面临的学习任务和压力也越来越大,从而学生产生的消极、怠慢的心态也越来越大,课堂上注意力也不太集中,比较容易分心,从而导致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高。现阶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因其方式比较呆板和单一,使得难以带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五、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抓住学生的阅读心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心理往往对阅读教学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支配作用。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首先要明确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然后通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多种阅读心理,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让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灵活地在教学中进行渗透。教师可以在培养学生阅读动机的前提下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在阅读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阅读的水平。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保持着疑问来进行阅读,更能提高他们的思维拓展能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阅读教材内容的理解。
        (二)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由于缺乏足够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师生间的关系不太和谐,从而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之所以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不能有效进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小学生对教师存在着一定的远离以及畏惧的心理,导致他们在课堂上不敢正面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不能准确地了解到学生的阅读知识掌握情况与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影响了阅读教学的质量,也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进程和心理状况,从而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充分挖掘阅读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材里包含有多种语文体裁,如诗歌、散文、记叙文、寓言故事等,在这些体裁里的阅读内容里往往都包含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树立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充分挖掘小学语文阅读教材里的心理健康内容,从而达到为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诗歌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营造的意境、典故的引用以及诗歌的历史背景等方面学会理解并领悟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能够陶冶学生的诗意情操。因此,在对小学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学生对诗歌的朗读训练,让诗歌的韵律美感染学生情操的同时,让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渗透。                 (四)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外阅读中
        在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向作为他们阅读学习的动力,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从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动力。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能拓宽学生的眼界,开拓他们的视野,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或开展专业的心理健康课程以及社会媒体中出现的一些正面或负面的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新闻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到积极与消极心态的作用和影响,为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提供依据。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进行压力的正确排解和有效释放。
        六、结束语
        在素质化教育改革的今天,要求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就包括心理健康层面。而小学阶段正处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塑造时期,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让小学生从小就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整体素质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秦绍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7):20-21.
[2]王六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好家长,2017(31):37.
[3]刘长月.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640(20):42.
[4]孙媛.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
[5]李兴贤.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课外语文:上,2017(9):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