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杨芳芳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3月   作者:杨芳芳
[导读] 本文的主旨为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从而实现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提出一些策略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以文献探究为理论基础,通过本文分析可知,教师应正确认识“错误”资源,意识到“错误”资源的重要作用,应正确处置“错误”资源等几方面入手,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杨芳芳   台州市仙居县船山小学  317300
【摘要】本文的主旨为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从而实现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提出一些策略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以文献探究为理论基础,通过本文分析可知,教师应正确认识“错误”资源,意识到“错误”资源的重要作用,应正确处置“错误”资源等几方面入手,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错误资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3-121-01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也应来了全新的课题,如何有效利用错误资源,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缺乏正确认识,难以变废为宝。因此,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合理利用错误资源,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符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育理念。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利用现状
        (一)教师对于数学“错误”缺乏正确的认识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对于“错误”资源缺乏正确认识。一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年纪小,学习能力有限,“错误”是普遍现象,一语带过即可。还有一部分教师则想法比较古板,认为“错误”就是学生没有认真听讲的结果,是严重的学习态度问题。通常抱有这种想法的教师,还会对学生进行严厉批评,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还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忽略了“错误”资源的重要作用
        小学生的逻辑能力有限,在解题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资源其实都极具利用价值。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忽略了“错误”资源的重要性,没有将其充分的利用起来,作为反思素材对学生予以透彻分析,从而导致很多学生从根本思维逻辑上就产生了偏差,为日后要学习更深的知识留下了弊端,并且容易犯重复性错误。
        (三)教师对“错误”资源缺乏正确处置
        小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发现世界的年龄段,想法天马行空,缺少逻辑。因此,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面对学生解题错误时,无法理解学生的想法,只知道指出错误,并授予正确的解题方法,只能就“题”论“题”,却难以对学生思维逻辑的偏差进行纠正,“错误”资源失去了作为典型教学素材的作用。此外,一些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有限,将“错误”资源当做教学过程中的突然事件,因此,不愿在上边做过多纠缠[1]。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有效利用的策略
        (一)教师应正确认识“错误”资源
        当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教师应正视学生的“错误”,探究其“错误”的根本原因是不认真,还是本身的思路就出现了问题。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中,关于《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内容时,课后有一道口算习题“54+28=?”,一个学生的答案是“54+28=72”。教师先让学生重新用笔再再计算一下,如果计算正确,则说明刚刚学生只是马虎,所以计算了错误。而学生通过草稿算式计算后,得出的还是72的答案,教师才发现,原来这位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忽略了进位步骤。经过仔细询问才知道原来这位学生对于进位不是很理解,所以忽略了找个步骤,教师将这道题作为典型又向学生们进行了重新讲解,才发现还有好几位同学也是与其相同的情况,经过教师重新细致的讲解,才让全体学生都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二)教师应意识到“错误”资源的重要作用
        小学生逻辑能力较差,在解题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这种“错误”其实是一种可以变废为宝的教学资源,正是因为有这种“错误”的存在,教师才能知道哪些知识点是学生的弱项,从而针对这些弱项来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有时,通过这些“错误”教师还可以对相关知识进行关联,用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中,关于《混合运算》的内容时,教师先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75+360÷20-5=?”,学生们很快就计算出了“75+360÷20-5=88”。但当教师将题目改变为“75+360÷(20-5)=?”时,还有人抢先答是“88”。教师询问解题思路,学生答“因为先乘除后加减”。此时,教师再引出《混合运算》的法则,当有括号时,应先算括号内的内容,再与括号外的数字进行计算。通过这种“错误”,将相关内容进行有效联系,有效的加深了学生们的记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师应正确处置“错误”资源
        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错误”,要正确处置。不可一语带过,也不可对学生进行严厉批评,应该将“错误”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以此为典型来为学生们讲解正确的逻辑思路。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们不要害怕错误,一定要拓展自己的思维,学会举一反三,同一道题未必只有一种做法,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选择最简便的做法。此外,教师要善于整理“错误”,将教学过程中,同一问题多人“错误”的资源以及同一个人经常会犯的不同“错误”进行整理,从而可以发现哪类“错误”是学生普遍容易犯错的地方,哪个同学容易在某类问题上犯“错误”。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为学生们讲解问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几点相应的策略:教师应正确认识“错误”资源、教师应意识到“错误”资源的重要作用、教师应正确处置“错误”资源。文中所提的几点策略,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进而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2]。
参考文献
[1]梁颖星.分析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运用[J].智力, 2020(32):130-131.
[2]钟顺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资源”的有效利用[J].天津教育,2021(02):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