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谈在体育课中对问题学生的心理干预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3月   作者:蔡林利
[导读] 在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因个人生理或心理原因出现一些问题,这对学生本身及整个班集体的体育学习造成了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发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和问题,深入分析与思考,找到相应的心理干预,引导学生向着健康的方向提高与进步,以体现当代体育教育对学生生理及心理的积极影响。

蔡林利    浙江省瑞安市湖岭镇中学
【摘要】在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因个人生理或心理原因出现一些问题,这对学生本身及整个班集体的体育学习造成了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发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和问题,深入分析与思考,找到相应的心理干预,引导学生向着健康的方向提高与进步,以体现当代体育教育对学生生理及心理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初中体育;问题学生;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3-113-01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在这个阶段有着较强的个性以及好奇心,但是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这一时期也正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初中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体以及心理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必须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心态进行合理的调整,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同时帮助学生释放因为学业所带来的压力,逐步地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问题学生的形成
        (一)发展理念问题
        课改前,体育成绩没有纳入中考。长期以来,家庭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较低,而且普遍对“健康”的认知不够科学。“以胖为美”的理念较为盛行。在这种理念惯性之下,轻视体育锻炼的意识没有根本上消除。此外,由于学业发展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唯分数论”观念在素养教育目标下仍然有很大市场,而中考体育分值相对较少,获得这些分数需要消耗的时间又较多。这样一来,仍然有不少家长和学生不够重视体育。
        (二)生活习惯影响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大多家庭已经进入智能化生活情态。手机、电脑等信息设备吸引了学生的精力。由于对体育的兴趣度远不如对玩电子游戏的兴趣高,学生将大量课余时间消耗在电子设备上。
        (三)运动自信缺位
        “问题学生”通常较少有意进行体育锻炼,肌肉力量、运动协调性、运动意志品质等方面较差。因而在体育活动中往往与其他学生有明显差距。由于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自尊心较强,怕被同学嘲笑,就更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如此,就进入了一个自信的恶性循环。
        (四)教学策略失当
        对这些学生来说,运动基础素养较差,采用通常的教学方法作用不突出。这些学生往往跟不上教学训练的节奏、完不成教师布置的训练任务量。此外,“问题学生”其实大多并不是所有项目都处于绝对弱势,在跑、跳、投三个基础方向上,有其明显的弱势,也有其明显优势。比如体形较胖的学生,绝大多数在投掷项目占有绝对优势——而教师不考虑这些学生的特殊性,不设计针对性举措,干预的目的也就很难达到。



        二、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措施
        (一)注重问题学生心理,培养问题学生自信
        体育教学要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充分贯彻体育教学的实践性、竞争性、协同性和集体性的固有特点,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其自信心,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具体而言有三种途径。
        1.运用“我能行”心理暗示。学生练习技术动作时,容易产生畏惧怯场心理。为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和畏惧心理,树立战胜困难挫折的自信心,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练习前反复默念“我能行”,让学生在练习中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和能力。通过自我积极心理暗示,来增强情绪的稳定性,消除或减轻紧张程度,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参加活动的勇气和信心。
        2.要循序渐进。学生完成有一定难度或因缺乏自信不敢尝试的练习,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克服小困难开始,并逐步增加难度,当学生通过努力完成一个个分解任务后,教师要适时鼓励和给予肯定,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享受获得成功的快感,提高练习的乐趣。学生在一次次通过努力取得进步之余,就会不断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
        3.开展分层教学。不同的学生在身体素质、智力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全面,充分贯彻因材施教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和评价标准,使不同层面的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达到训练目标和目的,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为增强自信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形式多样的团队比赛活动,提供学生接触和交流的机会
        体育比赛是学生较喜欢和乐于接受的活动,也是体育教学中最吸引学生教学方式,根据学生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特点,可以安排跑、跳、投和球类比赛,如换物跑,立定接力跳,沙包掷远(准)等,由于比赛时个体成绩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团体,每个学生都会不由自主的投入其中,或用心用力,或大声呐喊、助威,其心理活动得到充分表露,情绪得以充分释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极为重要,教师应理解其行为表现,并适时引导,加以保护和肯定。再者,这种随成绩的变化而交替经受喜、忧、烦、悲的在情感磨练,也是对学生感受成功,感受挫折的教育,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体会竞争与合作的乐趣,加强集体意识和合作水平,逐步提高问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素养
        作为初中体育教师,要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对问题学生心理干预进行关注和引导,必然应具有很高的心理素养。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握一些与心理知识以及与学生交流的技巧。在具体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善于积极引导,循循善诱,要摸清学生的心理特点,知道学生想些什么,喜欢哪些运动,适应何种教法,等等。这样,师生才会有共同语言,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心里有什么话都会同教师交谈。教师对学生的真诚无私的爱会使学生感到无限温暖,精神上受到巨大的鼓励;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充满信心,引导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从而大大减少学生消极甚至对立心理的产生。
        结语
        总之,体育课堂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我们作为体育教师更加应该充分的发挥体育课堂,对问题学生心理干预的积极作用。本文根据对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进行,提出了几点相关的心理干预策略,我相信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与之相关的干预方式也会不断地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汉峰.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训练中的应用[J].体育风尚,2021(03):186 -187.
[2]康艳霞.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考试周刊, 2021(20):11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