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华赋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2月   作者:冯泽宇
[导读] 妙哉!此天府成均,著世之所。今名培华,旧称女院。眺浮屠于丰镐,安大兴之离边。承造物之助祐,抱期颐之遐年。致私学乎立心,尽精微于兴陕。积学其所绍,革鼎其所先。

文/冯泽宇

        妙哉!此天府成均,著世之所。今名培华,旧称女院。眺浮屠于丰镐,安大兴之离边。承造物之助祐,抱期颐之遐年。致私学乎立心,尽精微于兴陕。积学其所绍,革鼎其所先。
        而吾校绵蕞于戊辰,名正于经财。国破数罹,庠址几易。诸生流寓数载,徙跋千山,漂泊汉地。顾梁府、后宰之昔,追东北、开运之迹。即被鹑衣,未抛秦风之笺。虽餐鷇食,犹弄汉乐之笔。巾帼嗣学,俊贤传艺。陈事萧萧,忆往年情物何以入堪?新物潮潮,追今朝欲乐何以为欢?是以宋弱,官学既衰,私学渐兴。終南之脉,八水之络。尔乃聚横渠之气,天地立心。乃其应痒序之官,生民立命。绛帐铎振,杏坛笔耕。名人济济,韵士绳绳。殊俗之客负箧去梓,同礼之民背笈来庐。仰西宾之化雨,霑东君之清风。弟子无矜倨之傲,先生有身教之通。官教稳如山,民教异似峰。青松窗上升,桃李门下荣。
        向时,申都佳处,江海通津;黄埔懿范,人杰物尤。学士兀兀以穷年,款款而省修;交通成和,万物生化。是后,举西迁大业,分南洋之脉,徙长安而扎根黄土;抒爱国襟怀,引北洋其支,入西京以展翅苍穹。嗟乎!西迁一址,势御八风,莘莘学子共济;三秦培华,范承国士,代代薪火相交。攘除矫厉之气,明尚焚膏之节。百年史牒沧桑,教育之奇迹;两校履痕小异,维之之殊功。翠华地清,景盛天彻。共和国立,遂起财经济世;改革开放,更起女大回春。设学悠邈,白驹千秋;世易时移,才美并收。今有才子佳人,名高姽婳;群集胜地,心怀国佑。
若夫培华之士,戮力同情。有推心之衿契,或促膝之忘龄。上究两仪之秘,下索百物之形。踵邵杨之高步,彰傅谢之嘉名。


天颂民扬,谓培华也;贤才代续,培华德也。更兼容宏度,海纳百川。道法中        庸,毅行不乖。是以成洽闻之师,育栋梁之才。旧俗因之更替,风气为之一开。
        今作文赋,非矜伐才笔之几何;朝闻夕死,亦非愚所能窥合。噫吁嚱!砥砺如今,校誉至上,终成培华。众生有志,进索无涯。鉴自强不息,九州神往;观开拓前进,浩海帆扬。齐开创伟业,留万世名扬!
注释
1)戊辰:培华建校于1928年(戊辰年)
2)经财:1952年11月,西安市(直辖市)人民政府接办学校,改校名为“西安市第一财经学校”。
3)梁府:1928年2月21日,陕西女子职业教育促进会筹备成立了“西安第一女子平民职业学校”,校址位于西安市梁府街(即今青年路)。
4)后宰:1937年2月,由陕西省建设厅厅长、中国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设计的后宰门 5号新校址落成并投入使用。全校迁入。
5)东北、开运:1956年7月,按国家计委、教育部指示,姜维之校长率教职工将学校迁往东北,始建国家统计局“长春统计学校”,校址位于长春市开运街。
6)西迁:指“西迁精神”。西迁精神概括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16个字 。
7)女大:1984年8月6日,西安培华女子大学成立。
8)邵杨、傅谢:1935年8月,邵力子先生及夫人傅学文女士、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和夫人谢葆真女士等社会名流带头为“培华”捐资建设新校。
作者简介:冯泽宇,笔名潇湘烟雨,男,陕西汉中人,就读于西安培华学院。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长安区作家协会会员。热爱文学与传统文化,爱好古诗词创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