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构建高效初中科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2月   作者:李敏杰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现代化的进步,人们对教学的关注也在逐步提高,尤其是初中阶段的教育,因为此时学生的知识体系刚刚进入构建阶段,教师的积极引导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

浙江省海宁市斜桥中学   李敏杰 3144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现代化的进步,人们对教学的关注也在逐步提高,尤其是初中阶段的教育,因为此时学生的知识体系刚刚进入构建阶段,教师的积极引导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科学是针对初中阶段学生所涉及的一门课程,其中包括但不仅限于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以后学生将会进行学习的多门学科,其涵盖范围十分广泛,是一门灵活的学科,它源于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生活,作为一门拓展性学科而言,科学也为学生以后各方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帮助初中阶段的学生踏入认识世界、开拓思维的第一步。
【关键词】初中科学;高效课堂构建;生活实践
         科学的基础定义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初中科学旨在向学生展实生活中相关的基础物质知识和事物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释一些最基本的科学现象,老师们在构建初中科学的课堂时,要注重课堂与生活的联系、从生活实践中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让学生将科学知识联系到生活中。因此,教师如何构建一个贴近生活的初中科学高效课堂,如何帮助学生在课堂老师的讲解中进行自己的思考、增进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感悟、从生活中发现认识学科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关注点所在。以下,笔者将从下面两个方面针对“贴近生活,构建高效初中科学课堂”展开讨论。
        一、点明主题,夯实基础
        在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中,基础知识体系的构建都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科学课程的学习,因为科学的范围涵盖广泛、体系复杂,只有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完整连贯的知识体系、对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分区整理,才能在后期教学中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科学,也能够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只有打好知识基础才能够让学生在后期的学习中更加轻松自如地拓展知识、进行自己的思考。
        比如在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科学课本中,从第一个章节“科学入门”到最后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部分,中间分别是“观察生物”、“地球与宇宙”、“物质的特性”,从课本的章节设计我们可以看出,是一个逐渐递进、由宏观到微观、由主体到特性的过程,,就拿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地球与宇宙)”这一章来说,前三节为学生展示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岩石特征,基于此基础上向学生解释了地壳变动、火山地震、泥石流、地球板块、地形的形成等地理现象,如果学生没有先了解到地球的结构特征。那么后期的学习也会脱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会产生很多的问题和脱节感。
        “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基础知识体系的构建就像是工程建设的地基一样,学生们就像是一张白纸,只有打好底色,才能对今后的创作和教学做好铺垫,同时在今后进一步的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快、更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


科学这门学科,它不仅仅看重学生的思维发现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各阶段、各部分知识的连贯和联系,存在着一定的“蝴蝶效应”,某一方面基础知识的缺失或者体系的混乱可能会造成对后续学习的阻碍,印象学生对于科学知识进行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二、联系生活,提升兴趣
        在科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显得极其重要,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教学的趣味性。人的学习意愿永远是第一时间来自好奇,学生愿意参与进老师的课堂,要么是对这门课程有着极大的兴趣,要么是对这门课程的课堂有着极大的兴趣,其实两者也都是相辅相成,创建一个具有趣味的课堂也能相对增加学生对科学这门课程的兴趣。而怎样增加课堂趣味性,在初中科学的教学设计中非常容易解决,即将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联系现实,映射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有趣的科学现象之中,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其实更应该有一个“知识来源生活,知识应用生活”的概念,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更加高效初中科学课堂。
        例如在“物质的特性”这一章节中,讲述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概念性质,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设计中会设计实验给学生进行展示,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丁达尔效应,也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一个科学现象——阳光垂直照射进有灰尘的空气中会留下肉眼可见的光束,这就是丁达尔效应,在初中物理课本上的描述是当一束光透过胶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个现象的形成是因为在有灰尘飘散的空气中含有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一种呈分散相,另一种呈连续相,此时的空气就变成了胶体的状态。很多学生在燥热的灰尘飞扬的夏日都见过丁达尔效应,但是他们很少有人知道形成的原因,因此在科学课堂上引用这个例子,不仅仅让学生耳目一新产生兴趣,也让学生真切地在自己的生活中感受到科学的存在,同时物理也是科学的一个分支,通过科学课堂的解释能够为学生在以后的物理课程的学习中更加轻松。此外,丁达尔效应更加具体的解释可以深入到光在粒子大小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中的例子小与入射光波长(400~700nm),则发生光散射,这时就能观察到光波环绕粒子向其四周放射,这一部分的解释可能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相对深奥,但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最后添加这些补充,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一个常见的现象深入研究尽然有着这么多的科学知识,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联系生活的教学在老师构建高效初中科学课堂的过程中非常的重要,能够帮助学生开拓眼界、轻松理解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程后期的学习才能更加轻松和得心应手,不会感到枯燥死板,同时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拓展了解,不会局限于书本和课堂。
        总之,初中科学课堂中想要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首先要求学生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贴近现实,从生活中发现科学,培养 对于科学现象进行探究的兴趣,老师在课堂之中也应当留足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和拓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参考文献】
[1]苍雅莉. 基于"生活中的物理"下构建初中高效物理课堂[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