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绘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2月   作者:兰欣彧
[导读] “互联网+”一词最早在2015年被提出。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绘画课程也需要与时俱进,以此推动我国环境艺术行业的发展。

辽宁大连工业大学    兰欣彧   116034

摘要:“互联网+”一词最早在2015年被提出。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绘画课程也需要与时俱进,以此推动我国环境艺术行业的发展。21世纪以来,“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逐步实施,人们意识到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绘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紧迫性与必要性,这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将现代互联网媒介与课本知识架构相融合,而且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学生积累知识。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艺术设计;绘画教学;创新;
        一、基于“互联网+”的专业基础绘画课程教学内容
        在基础绘画课程中,教师为学生讲授绘画方面的知识,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指导。其中,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准备课件、整理好材料,讲授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在讲授绘画基础理论后,开展适当的实训教学,并增添相关的模拟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更好地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与环境设计艺术的不断发展,为环境艺术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环境艺术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受到了人们的认可与重视,尤其是在“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指导下,专业基础绘画课程既要求学生掌握绘画知识与基础理论,又要求学生具备实践能力。
        二、“互联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合的实际意义
        1.“互联网+”模式为基础绘画课程教学提供便利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专业基础绘画课程教学以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课程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将“互联网+”模式与专业基础绘画课程模式相结合,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而且能促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发展。在“互联网+”模式的支持下,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信息系统与教师、学生进行线上讨论,打破教与学的时空限制;教师可以借助PPT、三维导图等将基础素描内容转变为设计素描,丰富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由此,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师应将“互联网+”模式的显著优势引入专业基础绘画课程,将素描艺术、环境艺术、多媒体艺术等相结合,以此降低教学难度,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方向。
        2.专业基础绘画课程需要“互联网+”模式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绘画课程主要由基础知识与实际绘画操作两部分组成。基础知识教学环节不仅要求学生对绘画的基础概念、绘画手法烂熟于心,而且要求学生能合理地运用绘画理论知识。实践部分要求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往的教学模式难以凸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模式,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学习技巧。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陈旧
        当前,部分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绘画课程使用的教材较为陈旧,其中未囊括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前沿知识与信息,以致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介绍基础绘画概念与理论,教学内容单一。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当前部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选用的基础绘画课程教材已难以适应行业与时代的发展。以绘画色彩的分类这一知识点为例,在授课时,部分教师往往先讲解教材上的内容,再利用教材上的案例进一步深入教授知识点。
        2.考核方式较为片面
        当前,部分高校的基础设备与实践场地有限,专业基础绘画课程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专业基础绘画课程既要求学生具备绘画基础知识、构图原理、色彩结构等基础能力,又要求学生在实际绘画培训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目前部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绘画课程的考核形式以期末考试为主,考核方式单一,平时的考核未引起教师的重视。这容易使部分学生“临时抱佛脚”,只在考试前几天突击复习,在期末考核中难以反映真实的学习水平。为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应基于“互联网+”模式,转变专业基础绘画课程的考核方式,以此检验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增强考核方式的多样性。
        四、基于“互联网+”的基础绘画课程教学创新策略
        1.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为了完成创新基础绘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目标,高校教师应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式能力为导向。一方面,教师应在理论教学中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如,依托互联网技术,在教学方案中添加一些图片或视频,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另一方面,在现代教育事业不断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师既要在课堂中教授学生相关知识,又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以此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时刻秉持以育人为本的原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日常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解决学生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与学习水平,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此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不仅应明确自身的责任与角色定位,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而且应通过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优化专业基础绘画课程知识框架、开展实体性体验教学等途径促进教学实践模式的创新。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高校应不断健全基础设施,帮助教师更好地完善基础绘画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成长、进步,以此完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彰显自身的价值,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徐作梅.“互联网+”环境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艺术品鉴,2019(20):225-226.
[2]韩奕,苏畅,李珣.“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艺术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究--以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基础图案》课程为例[J].长江丛刊,2019(15):21,70.
兰欣彧 女 2000.11.11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