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2月   作者:倪高鸿
[导读] 在小学阶段,作为小学教育主要学科之一的语文课程,应该担负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最终奠定学生人文基础的重责大任来。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一项长期的使命去执行。奠定学生的人文素养,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阅读的最终受益者。

浙江省丽水市丽水学院  倪高鸿

【摘要】在小学阶段,作为小学教育主要学科之一的语文课程,应该担负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最终奠定学生人文基础的重责大任来。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一项长期的使命去执行。奠定学生的人文素养,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阅读的最终受益者。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万遍,其义自见”。 阅读的奥义在古语中体现的淋漓精致。小学阶段是学生开启学习的启蒙阶段,也是他们最重要的成长时期。小学时期,学生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但对世界充满了好奇,阅读能够帮助他们积累基础词汇,提升理解能力,不断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加强学生阅读材料的补充,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效果,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在这一阶段,作为小学教育主要学科之一的语文课程,应该担负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最终奠定学生人文基础的重责大任来。而在现在的实际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对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展开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大目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的语文教学不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学会认字,背诵古文诗词,学会写作文。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领略文化的魅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是需要大量阅读作为基础的。只有学生的阅读量提升上来,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够得到提高,就教师而言,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才能够完成,目标才能够实现。
        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现在很多孩子虽然学习语文课程,但学习过后,对于语言综合运用是比较差的。例如在写作时,经常难以组织语言表达。学生在小学时期,有着年龄上的学习优势,他们的记忆力强,学习时间多……在这一时期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铺垫,对于他们收集语言素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这些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也是终身受益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不重视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是老师讲解为主,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作用。老师对阅读不够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阅读的时间是非常少的。而且在这种被动接收内容的情况下,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渐弱化,他们虽然思维活跃但不能够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身心都不能够自由的发展。所以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之下,学生对于课堂往往会有枯燥无趣的感觉,最终使得老师的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也丧失了阅读的动力和兴趣。
        2.课后指导不及时
        在这个网络电子资源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课余时间很大程度上被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所占据。课外阅读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而随着各类短视频,游戏软件的开发,要让学生坐下来完整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已经变得难上加难。当今这一代的大部分孩子已经对文学作品已经失去了兴趣,老师在课后不对学生给予及时的阅读指导,一方面学生难以选择阅读资源,另一方面出于他们自己的选择,一定是倾向于更加有视觉冲击的电子产品的。这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又增加了挑战。
        3.学生兴趣匮乏
        由于教师和家长对阅读的不重视,不引导;社会上也没有形成阅读的文化氛围,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十分匮乏。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1.1 转换教学方法,尊重学生主体
        学界经常在争论教什么,怎么教,哪一个更重要。我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怎么教其实更为重要。很多老师的课堂给学生一篇文章之后就开始带领学生学习里面的生字词,划分文章段落,找出关键句,然后再去总结文章主旨。这种方法其实只能够让学生学文章,而不能够让学生学会阅读。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切都是由老师来主导,学生只能跟随着老师的步伐去细抠每一个词语背后的含义,教师和学生都完全没有融入自己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对于内容的选择,绝大部分都是以儿童本位去创作的文学故事。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应该用成年人制高点去审视这些文章。用自己的想法情感去替代学生的想法和情感,更不应该把课文仅仅当作教授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工具。往往教师过度解读进行阅读教学的结果是,当学生拿到一篇新的文章后,就会毫不犹豫的去给他进行分段,找出中心思想,丝毫不能够体会阅读的愉悦。
        所以在小学阅读课堂中,学生主体性地位一定要得到尊重。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自己去探索,自己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这样才能够帮助他们建立阅读的兴趣,真正的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1.2情境创设,提升课堂趣味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其实都需要经过精心设计。从引入到预热到深入学习,再到最终的归纳总结,如果一节课下来平铺直叙,毫无起伏,那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效果必然是不理想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实际课堂中。在阅读的情景创设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采用这些多媒体资源。通过视听去引起学生的关注,将晦涩难懂的文章变得形象直接,对学生来说十分有效。例如说明文文体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比较枯燥的内容,因为他的科普性较强,如果在教授说明文过程中,老师能够采用图片、视频的形式对阅读材料进行补充,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够很快得到集中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1.3巧妙设问,引发学生探索
        在学生还没有掌握阅读方法的小学低段,要让学生对文章自己有所思考,其实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精心设问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说在拿到一篇文章时,首先向学生提问,看到题目,你们觉得文章会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情,阅读之初就建立学生对于文章的好奇心。阅读过程中可以根据情节的发展设置其他的问题。如果文章内容联系到时代背景,不需要在课程的刚开始就为学生枯燥的铺垫,而要在课堂中多问“为什么”,会发现学生也能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去联想。阅读完毕之后,让学生有每一个故事的结局都是开放的这样的意识,问问“你觉得还会发生什么?”让学生开动脑筋,把未完的故事继续写下去。
        1.4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阅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远远比内容本身重要的多,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学生才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也不例外,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够让他们在掌握教材的同时,摆脱对老师讲解的依赖,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与方法。例如要去对付那些整天沉浸在短视频中,认为阅读太过浪费时间的同学,就可以教给他们快速阅读的方法。首先在拿到一篇文章之后,同样的对着插图及题目问问这篇文章到底讲什么?通过大概的浏览,判断这一篇文章难度如何,值不值得读。经过这两个环节后再开始正式的阅读,阅读过程中注意摘抄,注重积累,写下问题反复推敲。在阅读完毕后,尝试复述。
        2.加强课后指导,养成阅读习惯
        2.1丰富课后阅读材料
        其实对学生来说,对于一个事物的兴趣是无法刻意培养的,但我相信,只要他们所接触到的有关这件事的一切内容都是有趣的,符合他们心理接受的,那么学生对于这件事情的兴趣就可以慢慢被建立起来。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喜欢很多新奇的,脑洞大开的事物。但是就小学语文教材编排来说,里面却有很多的古诗文,而没有科幻类文章。教材内容对学生而言,有着传播中华历史魅力,展现优美的文笔,陶冶情操等等高尚的功能。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内容不感兴趣,接受度自然也就差一些。所以课外阅读正是对课内学习资料的一个补充。对学生而言他们的阅读范围也不能仅仅只局限在教材中,需要扩充不同文体,不同体裁文章和书籍,让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
        2.2兴趣点作指导,个性化推荐阅读材料
        在课后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兼顾学生的年龄以及能力特征,并且把他们的兴趣点也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如今的书籍资源十分丰富,很多家长也越来越意识到要让学生尽早开始阅读,建立阅读习惯,但对于他们而言,较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选择资源。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广泛的去收集一些书单,并且尽可能的自己都去读一读书单上的书目,这样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也能更科学,更权威。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也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点。例如,一个同学对自然科学特别有兴趣,但却觉得军事历史比较枯燥,那就可以鼓励她多读一些自然科学类的书籍,没必要辛苦的去啃下一本历史故事。学生只有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阅读,从中收获到了阅读的快乐,他才不会对阅读本身这件事情产生抵触,教师才能更好的为学生的阅读教学展开引导。
        2.3开展阅读活动
        除了个人的阅读,老师也可以定期在班上组织一些阅读活动,助力班级形成阅读氛围。比如在学期刚开始的时候,布置全班共读一本书,在学期末的时候举行读书分享。不同学生从自己角度出发,阅读同一篇文章可能产生不同的想法,读书分享会时同学们可以进行分享讨论,碰撞思维的火花。又或者在学完一篇诗文后在班级内进行朗诵比赛,让学生将自己充沛的情感融入到朗诵中,竞争的氛围也会让学生更有阅读的动力。
        四、结束语
        阅读的重要性无需赘述,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一项长期的使命去执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及家长对阅读提起足够的重视,改良已有的课堂,在课堂中让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在课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根据学生已有能力的基础,为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书籍,跳脱课本的限制,为学生扩展阅读资源,奠定学生的人文素养,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阅读的最终受益者。
参考文献
[1]徐凤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分析[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教育理论研究(第二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3.
[2]佟淑君.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128.
[3]曹立峰.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