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3月   作者:赖学友
[导读]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小学时期,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至关重要,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

惠东县大岭新村小学     赖学友

摘要: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小学时期,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至关重要,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起到显著效果,也不是仅仅依靠教师单方面努力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合力培养。小学生的可塑性比较强。因此,小学教师要进行有效引导,联合家长一起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引言: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的重要环节。养成教育的关键点在“养”,需要反复选择、逐渐摒弃恶习,让优良行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小学生正处于感、知觉形成期,模仿能力强,但又以无意识为主,注意力不易集中,行为态度不稳定。这个时刻,教师可以通过有计划地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顺应小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的过渡,促进学生从言行规范中获得道德认知。因此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学校、教师、家庭、社会诸多力量的共同参与,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全面成长。
        一、营造文化氛围,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具备一种非常浓厚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会在不知不觉间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很大帮助。学校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大都采取班级授课体制,即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学习,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团队文化,这有利于学生规范自身的行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班级优势,组织和开展班级活动,并鼓励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到其中。在参与的过程中,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互相影响、共同进步。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变学生的自我观念,慢慢学着去体会和关心他人。
        二、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知礼、懂礼,更要学礼、用礼。通过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提升学生的内在素养。在礼仪习惯养成中,着重包括与他人相处、个人品质和公共礼仪等内容。在与他人相处时,应该注意哪些礼仪?如学会尊重他人,礼让他人,对人有礼貌,互相帮助,主动问候他人。如学生间交谈时,要用“请、您、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在交谈中,要举止端正、大方,有礼貌。在个人品行上,要养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在师生交往中,做到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知错就改,诚信考试,不乱翻他人东西等。在小学阶段,学生认知水平偏低,对礼仪知识、礼仪素养的学习,要少些说教,多些实践。如展开礼仪主题班会,指导学生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公共礼仪的养成,着重体现在学生的外在形象以及公共纪律。如在校期间穿校服,正确佩戴红领巾;男生头发不能太长,女生要扎起辫子。课间活动中,上厕所要排队,喝水要排队;用过的水杯要放回储物柜;走廊行走、上下楼梯靠右,在教室内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在校外公共场所,要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爱护公物,不乱涂乱画;有序排队,不喧哗,学会谦让他人等。



        三、发挥榜样作用,促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善于模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榜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能够为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对象。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有意识地挖掘良好的行为习惯相关的典范素材,人为帮助学生树立正面的学习榜样。生活处处都有榜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发现能够让自己学习的人与事物,理解榜样并不局限于某一个人,只要有优点,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就可以向他学习。这个榜样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同学,可以是家人,树立榜样后,要积极向榜样看齐。教师可以在班级中组织开展“我的榜样”主题作文比赛,让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榜样,找出榜样身上的优点。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予以相应的奖励,鼓励学生向榜样学习,树立良好的行为意识,有意识地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四、家校合力,扎实行为习惯
        当教师与家长联合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培养时,双方应该保持思想层面一致,都应该真切希望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教师在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把爱和教育联系在一起。教育思想保持一致是家园合力培养的基础。家长应该认识到过分宠爱孩子,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甚至还会在成长的过程中,为他们带来更大伤害。教师及家长在对学生教育的时候,也要让孩子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准确认知,他们不仅仅是班级的组成成员,还是所在家庭的一部分,周边人所给予他们的爱都不是应该和必要的,所接受的爱都是来自父母及教师对自己健康成长,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期盼。在家园合力培养的时候,双方都应该支持孩子去做一些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情,在做事情中积累经验,慢慢形成良好的习惯。
        五、注重教育细节,稳定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是一种行为方式,具备稳定及自动化的特点,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人们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反复练习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就会对他们带来较大影响。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该注重细节教育,从细节出发,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垃圾要主动捡起来,并放在垃圾桶中;在校园走路的时候,遇到教师也要问声好;在上课的时候,要保持端正的坐姿,将自己的学习物品摆放整齐。这些都是一些细节小事,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却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总之,“教育即生活”。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充分挖掘生活化资源,顺应小学生心智特点,以简明、直观、生动、趣味的活动,贯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危仲桂.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1):51.
[2]杜蓉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J].华夏教师,2018(08):27.
[3]曲新.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8):239+2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