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职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结合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3月   作者:夏国芹
[导读] 中职教育旨在技术性人才培养,重视素质教育,把握学生的综合性成长,接轨社会所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知识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知识素养,奠基职业素质、培育人文品格。

鹤岗职业技术学校 夏国芹

摘要:中职教育旨在技术性人才培养,重视素质教育,把握学生的综合性成长,接轨社会所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知识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知识素养,奠基职业素质、培育人文品格。本文侧重分析中职语文教学中,知识与素质教育结合的必要性,结合后的实现目标,提出有效结合的教学实施策略,以利中职语文教育完成培育目标。
关键词:中职语文;素质教育;结合;必要性;实施策略
       前言:当前,中职语文教学普遍偏向理论化,忽略中职教学特点,学科认识多停留在掌握课本知识上,缺乏引领学生进行人文认知、思想塑造、情感挖掘,更缺少相关引导性设计,教学开展多在简单的知识讲解。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重建教学目标,加强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思想认识和情感体会的深入,并密切结合素质教育,以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并让素质教育成为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基础。首先,语文是基础学科内容涵盖历史、政治、文化、艺术等,具备素质教育开展的多类素材,能让管束性素质教育变成柔性的思想引导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达成有效综合素质培养,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其次,中职语文教学开展较为困难,主因在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差,自主探究性学习很难有效开展。素质教育结合可以为语文教学注入职业发展、生活认知、个人能力等内容,增加学习趣味,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效率,孵化教学成果。第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要使校学习和社会成长紧密链接,人格、价值观和职业素质的综合培养重要性不言而喻。综合素质的培养,有赖于语文的人文知识输送,所以,将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结合是中职教育的必要工作方向[1]。
        二、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的目标
        知识教育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而素质教育则以素质培养为主,要保证结合的有效性,势必需要树立正确目标,使语文教学有的放矢,保证素质教育的有效性。首先,针对中职教育性质,在结合目标上应加强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操守、职业规划,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明确目标,早塑职业观为职业生涯提前奠基。其次,基于现代社会对职业人才的要求,应以人文素质培养为目的,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思想品质、言行仪德等,让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最后,在结合教学目标制定上,还应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语言交流能力、应用写作能力培养等。目标的树立可以让中职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结合有具体的方向,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思路[2]。
        三、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开展当以语文素养作为结合教学的核心,促进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上成长实现文化素质的有效培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素养培养要注重实践性,可从上述四个方面做出设计,组织实践性、应用性语文学习,保证素养的有效培养[3]。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教学中,应通过对比阅读,如文学悲剧性对比,历史与当下对比等,让学生去剖析林冲式悲剧的成因和人格因素,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人生观和历史观。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的主动性增加,既能保证知识摄取,又能增进社会认知。学思同步、思德共进,进而影响学生性格、情操、道德等多方面的共同进步,实现语文教学中以文化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二)建立职业教育的语文活动
        中职阶段的素质教育需要以职业素质为重点内容,应该在教学中建立语文活动,让学生有职业化的思考,指导职业规划,培养职业素养。关于职业教育的语文活动,需要教师从中职学生的专业上做设计,让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的职业发展。比如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活动设计上,可以幼儿成长为主题开展文章赏析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忆思童年真趣,熟悉、掌握幼儿特点,培养幼教职业素质;也可以用职业规划为主题,组织职业设计,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具体内容带动职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以人文理解提升个人素质
        语文是人文学科,在教学中能实现个人素质的培养。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应重阅读理解、情感分析、思想认识,在阅读中共情,以文章精神育自我核心,在人文共振中提升思想品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先挖掘语文课程中的素质教育内容,以此为核心设计,逐步探究理解的教学。在进入教学实践应用中,多方引导,让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完成于认知的渐进过程中。以《拿来主义》一课为例,教师可多引证,让学生去分析“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拿来主义思想核心;在课堂中构建学习和应用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和思考拿来主义定义;针对文中拿来主义的分析开展讨论,组织学生挖掘文中对拿来主义的相关解释,分析取义,辨思拿来主义的利弊等等。这样的教学过程保证了学生的人文理解,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认识观和社会认识观,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中有个人素质的健康成长[4]。
        (四)强化语言交流的素质教学
        语言交流能力是人的重要能力之一,是以培养社会后备人才为教学目标的中职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提高融入社会能力的重要工具。中职语文应在教学中强化语言交流,以实现与素质教育的结合。中职的学生普遍基础差,学习兴趣缺乏,不善于人际沟通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加强交流,增长沟通能力犹为重要。应多展开课堂趣味活动,让学生多开口,以此锻炼语言建构和交流思维,使素质教育得到有效开展。如规范用语的教学可以组织口头作文,精准语言表达可以设计缩写文章,勇于交流则要开展互动教学。变无声学习为有声学习,既能增进知识获取效率,又让语言交流能力逐步提高,从而也让语言交流能力方面的素质教育有效开展。
       (五)针对自主发展做教学评价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不同特点,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学校不是流水线生产,每个学生都具有多种成材可能,鼓励创新思维,鼓励自我价值实现,是培育品质,育材以德的重要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要做教学评价的优化,去挖掘和表现学生的优点,使学生有学习和表现的自信心引导探究性地创新学习。语文教学为自主发展营造了条件,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会有主动提升意识,取得自信心素质成长。
        结论:总之,新时期新环境,新的个体需要新的教育,以时代人才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加强教学中的知识与素质相结合势在必行,树立全面发展的目标,把握语文课程知识教学的特点,让素质教育深入语文课堂,让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需要。在结合教学中,教师既要充分指导,也要积极创造便利的学习条件,转换视角,转向思维,多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结构和内容,让学生从受教转为求教,成为知识的主人,文化的使者,知丰识广、信德重爱,敬美雅行,为他们的社会之路搭出更高的阶梯。
参考文献:   
[1]田琳.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11):109-110.
[2]姚英华.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6):125-126.
[3]高筠.试论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J].南国博览,2019(04):373.
[4]王梦超.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9,6(03):62-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