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黄惠娟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3月   作者:黄惠娟
[导读] 在基础教育阶段,班级管理工作的内容比较繁琐和复杂,因此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就必须不断学习和研究,同时要注重积累经验和各种管理技巧。

惠东县大岭新村小学  黄惠娟

摘要:在基础教育阶段,班级管理工作的内容比较繁琐和复杂,因此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就必须不断学习和研究,同时要注重积累经验和各种管理技巧。小学班主任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思路,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导向,不断改进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方法,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中进行学习、生活,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与实践
        引言: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小学生正处在朦胧的成长期,对许多未知事物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然而在学生感兴趣的新鲜事物中很可能会有一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这就需要班主任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管理办法去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班级管理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相比与家长的相处时间,学生在校的时间显得颇长,所以小学班主任的管理经验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班主任必须不断丰富和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而开展不到位的班级管理工作,会对学生造成深刻的影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班主任不注重营造班级学风,忽略学习环境对学生的重要性,没有对学生的行为观念进行严格要求。(2)班主任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以为学生的学习胜过一切,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道德观念。(3)班主任忽略家校联系的重要性,在家校联系时缺乏沟通技巧,没有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4)班主任管理随机化,按主观意识对班级进行管理,没有考虑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5)班级管理内容片面化,只注重维持班级的秩序等情况,忽略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二、创新班级管理的途径
        (一)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学生在校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外,最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小学是学生价值观养成的黄金时期,班主任需要担负起端正学生思想的重任。一些学校经常会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主题教育的课程要和普通的课程区分开来,经常是每周一次,班主任通过事先准备好的命题展开活动。课堂上班主任应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教育内容,通过师生沟通交流,从中找出学生思想上的误区加以纠正。这种活动全程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课程的关键在于能够让学生自主地组织并完成整节课的主题教育内容。教师作为主导,在课堂上引发学生对于各种主题的思考,从而让学生真正了解到课程的精髓,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融入德育,实施系统化管理
        作为班级管理者,小学班主任还肩负着实施德育的重任。班主任可以经常和各任课教师进行协商,将德育和具体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给学生更加系统、全面的引导,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还可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如,班主任教师可以根据德育目标和任务为各学科教师划分具体的德育工作,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进而有效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三)建立激励机制
        班主任可以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让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提高班级的建设水平。班主任在建立激励机制时,要注意以下原则。一是确保激励的时效性。班主任不论是对学生的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都要注重激励的时效性,让学生产生刺激,从而加深学生对班主任激励内容的印象,让学生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二是注重激励的个性。每位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因此,班主任在激励时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从而发挥激励的最佳作用。
        (四)以家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的那一刻起,学校就要对学生负起责任。学校对学生负责任的形式很简单,通过班主任管理学生在校发生的各种问题。班主任是学校联系家长的重要桥梁,学生在校的各种行为都要受到班主任的监督,班主任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成长的关键人物。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通常会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依然是父母。当学生回到家里时,父母的实际行动才是影响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父母用错误的行为影响学生,那么这种意识就会存在于学生的大脑之中,久而久之,有时学生明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但是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做出错误的行为。这样就会影响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和学生家长沟通,向家长传达正确的价值观,让家长用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以家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做才能在根本上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
        结束语
        总之,小学生正处在学习文化知识、发展综合素质的关键阶段,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新时期的班主任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要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他们制定学习目标、发展目标,然后通过创新实践,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和方法,打造更具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在保障班级各项活动规范有序的前提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风,进而形成赶帮超的良好学风,带动全班同学共同进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焕红.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24-426.
[2]康忠泰,王莲萍.刍议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191.
[3]段玉琳.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汉字文化,2019(S2):211-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