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育对乐感的培养探究 李璐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3月   作者:李璐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的学校也在紧跟国家的步伐,抓紧对教学方式做一个全面的改革。

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葛溪乡初级中学  李璐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的学校也在紧跟国家的步伐,抓紧对教学方式做一个全面的改革。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乐感和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初中音乐教育对乐感的培养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音乐;乐感培养
        引言:传统教学一直都采取课堂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符合当前的教育理念。学科教育侧重提升学生的系统化学习与思维能力,初中音乐教学则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及音乐赏析能力,可见音乐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存在很大不同。乐感与美感都比较抽象,这也使得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与认知,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初中音乐对培养乐感培养的重要性
        近年,受到不断深化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国家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关注度逐渐提升。初中,作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他们的学习、生活、情感的发展会遇到各种各样压力和困扰。在这个重要的时期,为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时得到发展,学生应主动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审美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音乐作品的背景、语言文字以及旋律来抒发情感,通过节奏、和声来展现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音乐赏析可大幅度提高学生对艺术感知能力。在提升艺术感知能力的同时还了课余生活和兴趣爱好,学生可通过大量的聆听或观赏音乐作品,进行深层次的赏析和品鉴,因此,音乐教学对于学生身心理健康的发展和艺术的感知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初中音乐培养乐感的有效方法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学习氛围会对学生的学习程度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教师需营造欢快的课堂氛围,在授课的同时多进行趣味性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游戏及活动中感受音乐魅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其对于音乐的感悟与体会。同时,教师需使用学校为其提供的设备,积极为学生打造与音乐有关的鉴赏课环境。例如,上下课铃声可选择具备时代意义的音乐,避免选择较为枯燥的铃声;课间10分钟休息时可播放一首时间为5分钟左右的音乐,让学生能够时刻接受音乐的熏陶。
        (二)培养学生的聆听力,增强学生的感知力
        在音乐教学中,尤其是在进行乐感和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时,有时候会听比会唱更为关键。听,能够听出歌曲所蕴含的内容,用心去听还能够听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但唱有时候会由于自己唱跑调等小失误而影响整个局面,导致你根本不能够体会歌曲的意境,这是极其糟糕的。合唱本就不是一个人的事,还需要其他成员的配合,只有学会聆听别人的唱法,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他唱得高了还是低了,他的音是否正确等,才能更好地调整自己,去融入整个合唱队伍当中,才能真正把一首歌给唱好。


同时,在聆听的过程中,还增强了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力。例如,你通过听就知道歌曲唱到了哪个部分,说明你在乐感和鉴赏能力方面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三)培养学生音乐方面想象力
        音乐本身属于一门具有极强艺术表现性特征的学科,也是一种具有独特性的艺术表现方式,而音乐作品在表现中,主要通过展现韵律节奏以及情感内涵方式实现对作品内涵的展示。而优美、高亢音乐旋律和恰当音乐节奏感,以及丰富饱满的情感和内涵,则是优秀音乐作为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可以其全部展现音乐表现力,并且可以丰富音乐教学课堂内容,提升学生音乐方面想象力,而在想象力提升后,对音乐的表达效果会不断提升,促使学生产生良好的乐感,因此,应重视对学生想象力培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应重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应用,如在《夏日里最后的玫瑰》、《渴望春天》、《飞歌》和《雪橇》等音乐课程教学中,可使用多媒体形式将相应课程内容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其想象,欣赏和想象结束后让学生将想象的场景描述出来。
        (四)使用第二课堂完成学生学习乐感的培养
        由于初中阶段的文化课教学任务太过繁重,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大部分课堂时间都用于文化课学习,音乐学习时间相对较少,音乐课堂教学时间受到制约。对此,教师需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与音乐相关的第二课堂当前,许多初中学校都有合唱团及乐队等多种组织,学校还不定期举行歌唱比赛等,这些都是促进学生音乐学习的良好平台,学生需积极融入其中,在进行课外教学活动时体会音乐特有的魅力,强化对于音乐的感知力,从而不断强化乐感。
        (五)对比教学,总结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两两对比的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十分有效的。对于不同风格、不同感情或者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音乐作品来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如果能够采用对比的方式来开展,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不同艺术形式、不同风格的具体特点,掌握更多的鉴赏方法。例如,在学唱《保卫黄河》时,教师可以引入《爱我中华》这首与它类似的歌曲。教师在学生都了解音乐背景的基础上,让学生逐一对照,分析出两首曲子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比如,相同点是这两首歌都表达了爱国之情;不同点是《保卫黄河》是通过黄河来寄托感情,而《爱我中华》是直接抒发我们的爱国情感。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鉴赏技巧,还能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结束语
        总之,就目前的教学成果来看,快速培养学生乐感并不是轻易能够达到的,因此,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标新立异,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尝试,力求寻找出最适合现代中学生的教学方法,同时也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号召,积极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为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董鹏.浅谈初中音乐教育中学生的乐感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1):113.
[2]徐新宇.浅谈初中音乐教育对乐感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9(21):111.
[3]崔东凤.浅谈初中音乐教育对乐感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7,37(11):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