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核心素养视角下以生为本,激发兴趣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3月   作者:蒋媛媛
[导读] 音乐是表达人类情感的一门艺术,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小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小学音乐教学发出了新的挑战。

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第三小学    蒋媛媛

摘要:音乐是表达人类情感的一门艺术,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小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小学音乐教学发出了新的挑战。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思维和创造力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课堂兴趣呢?这里我根据多年小学音乐教学经验,对此问题开展了以下研究。
关键词:音乐教育,小学,核心素养
        一、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歌唱课时都是老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音乐知识也是通过死记硬背去学习,因此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缺乏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虽然新课改在小学教学中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教学中,但教师对音乐课的重视度依然不够。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小学音乐教师应该要开始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比如一年级的《龙咚锵》这一课,我整节课都是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第一遍听歌曲时,让学生感受过年时候欢乐的气氛,第二遍聆听时让学生认识了鼓和镲两种乐器,第三遍聆听时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下贴窗花,挂灯笼,学生们非常的开心。同时通过这三遍的聆听,学生们已经把歌曲的旋律牢记心中了,这个时候让他们直接跟着钢琴唱歌,大部分学生都能很棒的自己就会唱了。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最大动力,让学生对音乐课充满兴趣,充满好奇心,才能让他们真正的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将学生置于学习的被动位置,这样会降低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还有的教师只注重学生对课本歌曲的学习,而不注重挖掘歌曲的深意,学生对音乐没有一个深入地了解,也就没有太大的课堂参与热情。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就应先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让我们手拉手》这一节时,首先,教师们可以让学生听一下这首歌,感受和身边同学之间的友谊;然后,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通过表演的形式演绎这首歌,并要求学生在乐句结束处加上牛或者鸭的叫声。通过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游戏开展音乐教学,不仅可以教会学生唱歌,而且还能让学生学习到歌曲的精髓,培养学生间的深厚感情。



        三、注重学生的审美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与音乐素养,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小学音乐教师在讲授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同时,还要渗透艺术教育理念。”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音乐又是情感的艺术,里面都饱含着浓浓的情意,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注重情感的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注重师生互动,自主学习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师生间的互动,说到底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小学音乐教师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就应该转变以教师、课本和教材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激发,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开阔学生的视野。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贴近自然,选取有趣的音乐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富有活力和趣味性的音乐课堂上,充分调动自身的思维,使其在自主学习中感受音乐的魅力,逐步养成欣赏音乐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小蜻蜓》时,教师可以利用猜谜语的手段,引出小蜻蜓这首歌——“身体细细长又长,身后背着四面旗,斗大眼睛照前方,专除害虫有助益”。之后再为学生播放小蜻蜓的视频,让学生跟着视频的节拍,一起跟唱。这样一种教师带动学生学习的方法,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增强师生间的互动,而且还能让学生形成保护益虫的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五、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评价机制,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结果的评价,还应对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在每一个单元最后都有学生的参与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在课下收集音乐材料,然后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活动,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表现用音频或图片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样不仅能够丰富音乐课堂形式,还能增加学生的课堂体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对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要给予奖励和表扬,对于表现欠佳的学生不要对其进行批评和严厉的苛责,要给予及时的指导,使其树立对音乐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小学音乐教师不能仅采用简单的传统教学方法,应树立核心素质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他们体验各种类型的音乐,吸引学生的音乐课堂注意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余哓情.《加强审美体验 落实音乐核心素养》.《新教师》
[2]王艳萍.《基于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反思与突围》,《儿童音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