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 精准 高效——小学语文课堂深度学习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3月   作者:金碧花
[导读] 最近“深度学习”一词颇热,本人在部编版六年级教材中进行了一些尝试:课堂设计,以简约为导向;教学切入,以精准为要求;课堂活动,倡导合作探究;课外拓展,在延伸中丰满等等。

浙江省义乌市青口小学   金碧花

【内容摘要】最近“深度学习”一词颇热,本人在部编版六年级教材中进行了一些尝试:课堂设计,以简约为导向;教学切入,以精准为要求;课堂活动,倡导合作探究;课外拓展,在延伸中丰满等等。教学过程中,切入中心,展开合作学习,深入研读,总结提升中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环节精简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时间多了,学习就进入状态了。在深度学习与深度教学领域,持之以恒,深度研究,深度实践,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关键词】  简约 精准 高效  深度学习
        过去的一年,部编版教材已全面铺开,“深度学习”一词也高频率出现,因而我们义乌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型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正式吹响了深度学习改革的号角。深度学习是相对应浅层学习而言的一种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理解性学习,具有注重批判理解、强调内容整合、促进知识建构、着意迁移运用等特征。郭华教授提出的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反思当前的课堂学生普遍存在“虚假学习”和“浅表学习”的情况,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学困生”。课堂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高速而压缩化的课堂教学进度与缓慢而复杂的学生学习历程之间存在巨大落差,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未能得到关注和回应,从而陷入了“学困生”的死循环。
笔者意欲结合部编版教材的教学实践,探讨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课堂设计,以简约为导向
        著名画家郑燮曾经写下这样两句诗:“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在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是不是也应删繁就简呢?在众多的教学目标中提炼出一两个核心目标,一节课落实一个高阶思维目标,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目标简单明了
        1.课程目标不模糊
        精简学生语文学习的大目标。很多时候是教师将原本简单的教学目标复杂化了。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特级教师于漪提出,学好语文就是要抓好“识字”“写字”“阅读”“习文”这四块。日常教学中教师不需要把教学目标定得过繁杂,关键要抓住这语文本质的东西。
        2.课时目标不求多
        精简所学习课文的目标。教学目标不能多而杂,否则,会出现教学时走马观花,导致其实什么也没教好,我们提倡“一课一得”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把握住语文文本的特点,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内容和目标。
        3.教学目标求发展
        目前,教学目标往往定位在“记忆、理解与简单应用”层面。这个层面的教学很难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与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将高阶思维的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的一条暗线伴随教学的始终,无论是知识与技能方面、过程与方法方面,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要始终将‘分析、评价和创造’作为教学目标的重点关注对象。”
        (二)环节简化清晰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虽然学习能力影响学习速度的快慢,但如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达到掌握水平,因此决定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关键要素是学习的时间量。有研究提出当以下情况发生时,学生通常会陷入浅度学习中:教师布置了大量的任务和作业;过量的教学内容,一节课“满堂灌”;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讨论的机会。因此,教学设计要以少胜多,优化教学设计要学会做减法,减去不必要的环节。为学习主要学习任务腾出足够时间,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可以充分而深入地展开。
        1.教学任务明确
        教学任务是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教师“教”的多,学生“学”的少这一情况,从过程上看教师给予学生很多知识,但结果却是学生无法将教师所讲内容完全吸收和掌握。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教师缺少明确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接受能力为基础,将教学任务进行简化、明确、具体,并以此展开教学活动。在此之余,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与讨论时间,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充分吸收和掌握,以此促进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
        2.教学环节清晰
        教学环节是基于明确的教学任务展开的,是对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对教材知识的科学导入。清晰的教学环节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节奏的更好把控,对于课堂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有着很大帮助。
        (三)手段简洁方便
        1.不花俏
        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衍生了很多先进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也为教师教学手段的选择带来了一定阻碍。实际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多教师过于追求华丽教学手段的应用,但效果却并不理想,“华而不实”、“事倍功半”。花俏的教学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实有着一定帮助,但要切记过犹不及,有时候“单刀直入”的教学手段也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许多课文都可以设计表格进行教学,表格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就意味着思路清晰、要点明确、语言简明、重点突出。



        2.不繁琐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逐渐从过去的板书过渡到了多媒体网络技术,投影仪、VCD机、计算机、幻灯机等先进教学设备逐渐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不可置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促进了现代化语文的发展。但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应用先进教学手段的同时,应该注意课件画面的设置,尽量做到简洁、清晰,不要为了追求全面和漂亮增加过多无用的内容,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如一个课时PPT,一般十几张也差不多了。
        二、教学切入,以精准为要求
        小学阶段的课文,仔细去看,会发现规律,分门别类,对语文教学大有帮助,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难度。那就是有很多好的切入点,这就要求我们去找准文章的突破口,因为好的突破口它常常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选准了一个最佳的解读文章的切入点,它能简化教学的内容和环节,激发课堂生成,开启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由点而进入文本的深处,深度理解课文。
        (一)从课题切入,培养审题拟题能力
        一篇课文,尤其是一些经典课文,有多种解释的可能性,因而有多个切入点,但不是每一个切入点都是合适的,还必须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因此这个“点”包括两层含义,一个是课文理解的逻辑起点,另一个是学生理解课文的认知起点。可以是文章的标题,可以是题眼。例如,教学《穷人》可以抓中题眼“穷”字展开,“穷人”是谁?“穷”在哪里?你觉得他们“穷”吗?为什么?
学生从这课文的“眼睛”里既洞察到了文章的内容,又学会了审题和拟题,还培养了思维能力。
        (二)从小处切入,培养洞察思考能力
        优秀作品中的一个词语、一个标点,人物的一个细小动作,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往往都能体现出作者的独具匠心,蕴涵深刻的含义。
        (三)从矛盾冲突处切入,培养质疑探究能力
        许多课文中作者都会设计耐人寻味的“矛盾冲突”,特别是小说。小说的情节设计往往都是一波三折或是跌宏起伏,深深抓住读者的阅读愿望。抓住这些“矛盾冲突”展开教学就可以把文章理解透彻。
        总之,寻找最佳的切入点,教学设计精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实现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
        三、课堂活动,倡导合作探究
        深度学习的课堂一定是互动的课堂、合作的课堂。而合作学习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语文教学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灵活地设计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民主高效的课堂氛围。
        1.在合作学习中进行对比阅读
?????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对比性阅读这种形式,就是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或学习后推荐学生一定的文章材料作为阅读比较对象。而这种形式的阅读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会降低难度。整个学习过程也就不需要教师的灌输式说教和讲解,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在合作展示交流中碰撞思维
        佐藤学曾说“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只有培养好倾听能力,合作能力,深度表达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在合作学习交流中倾听习惯的培养。如可以通过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倾听同伴的表达,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2.在汇报追问引导中提升
        课堂活动中,每个发言都是通过与他人的对话而形成的,每一个发言所发展的思考促进了自己内部对话语言的产生,其结果是,学生们思考的内容更加真实,他们获得了生动而丰富的经验,他们的认识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超越。
        四、课外拓展,在延伸中丰满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言语知识,通过生活中的言语实践才能够转化为言语能力,而这个过程就是“迁移运用”的过程。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文本中选取优秀的范例,总结其中的言语运用规则,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在课外迁移运用,让深度学习在延伸中丰满。
课本只是给我们打开了一个窗,而推开窗,窗外的世界更精彩。如教《草船借箭》,可以把学生带向三国;教《少年闰土》,带学生走进鲁迅先生的小说;教《匆匆》时,带学生走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教《穷人》《在柏林》时,带学生走进外国小说等等。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应该这样引领学生追溯历史,感受中华文化,领略世界经典。
        从“教课文”转变到“用课文”,我们要依托这些例子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习得实实在在的东西。
        教师要努力将语文教学从低效走向高效,教学过程中,切入中心,展开合作学习,深入研读,总结提升中还进行课外拓展。环节精简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时间多了,学习思考就进入状态了,也就真真正正地走向深度学习。持之以恒,深度学习,深度研究,深度实践,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薛法根.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语文组块教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
[2]?吴神.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深度学习的追寻[J].读写算(教师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