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张华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3月   作者:张华
[导读] 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初中生的教育尤为关键。因而学校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工作,开展专业化的课程体系。

湖北省十堰房县姚坪中学   张华

摘要: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初中生的教育尤为关键。因而学校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工作,开展专业化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在实践过程当中,可立足于课程本身,将课程内容、形式、课程目标、评价等各个方面全面调整完善,以系统化的教育课程培养健康的人才发展。
        一、构建意义
        学生的成长教育具有全面性,从身、心、脑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进行教育培养,,在素质教育综合培养理念中,则亦是提出了德智体美劳等全面教育理念,其中,心理健康教育则隶属于德育,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以及心理转化并形成的过渡阶段,因而学校以及教师应当加强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视,以通过正确的引导,促使其在行为道德上具备良好的习性[1]。目前各大学校在这一课程的设置上稍欠重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教育问题,如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教师的专业性不强、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等等。而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心理层面的精神脾性与其他阶段具有较大区别,稍不注意则造成不良的心理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实践策略
         (一)关于课程目标
        在课程目标的构建上,学校应结合这一部分的指导《纲要》制定课程教育的目标。其一,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帮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身;其二,从心理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比如正确处理消极情绪、面对挫折勇于挑战、在陌生环境下能够快速适应等等;第三,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质,即能够将积极心理传达给他人,正确应对人际关系,对有心理困扰的同学加以关心与支持等。
        (二)关于课程设置
        在课程的内容形式上,应当完善设置,以全面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可开设专家讲座,或定期组织团体性的心理辅导教育。这样的方式是以集体教育为方向,通过听讲、分享交流、体验感知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就能够心理教育延展至各个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即在每个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此期间,则可依据各个学科的性质,以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如理科类的物理化,则可以探究创造为重点培育方向,历史政则可以人文情怀为重点培育方向等。



        (三)关于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以构建完整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对于课程设置的完整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有着重要的指标,能够通过有效评价,从而提升课程体系的构建效果,因而评价不仅仅是以评价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亦是对课程体系的评价,包括心理辅导的有效性、学生的感受、教师建议等[2]。此外,心理健康与其他学科不同,是一项长期坚持的结果,因而在评价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而需要将阶段性、个体性等综合而谈,因此在评价方式上,还应重视多维评价,即自评+他评的评价方式,亦使得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自己,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四)构建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的构建是以建立在理论基础教育的课堂之上,即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培养,以使得学生得以通过实践深化学习心理健康理论知识,从而真正意义上受到心理健康良好教育。因此,教师应重视第二课堂的构建,使得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同时亦能够在多元化的实践活动过程当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对于心理教育的重视。
        三、实践思考
        (一)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方式逐渐由线下发展至线上,在信息化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亦可将此资源充分作用,以拓展教育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及时受到心理辅导,学习心理知识。学生可依据自身的兴趣,在网络上自行选择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心理知识。此外,在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网络社交平台亦能够及时的针对学生进行指导,以通过与心理指导师网上聊天的方式,疏通心理问题,从而有效解决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
        (二)加强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相对较为广泛,且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心理问题亦是相对较多。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的同时,教师应当加强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与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且积极的心态。同时,作为教师亦应当一视同仁,对待有无心理问题的学生都应当一致,做到公平公正、不歧视,以更好的教师形象指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作为教师亦需要定期进行心理测评,关注学生的同时也需要关注自身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好的指导教育学生健康成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指导的根本,心理问题伴随着学生的医生,亦是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过渡时期,教师更应当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工作,通过构建课程体系,以完善教育指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邵晓洁. 构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 名师在线, 2019, 82(09):28-29.
[2]郭丛蔚. 关于构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 数码设计.CG WORLD, 2017, 006(023):P.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