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叶荣波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3月   作者:叶荣波
[导读] 通过分层教学理念的有效运用,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也随之得到有效提升。

福建省南安市天山小学   叶荣波  362314

摘要:通过分层教学理念的有效运用,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也随之得到有效提升。教师要以分层教育理念为原则,升级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从课前科学分层、课上分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课后分层评价等多元教育方法入手,使数学能够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进而使不同学生能够在数学课程上得到不同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有效策略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学生在原有基础之上的最大发展已成为教师重要教学任务。但在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下,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仍沿用“一盘棋”式教学方法,忽视学生间的能力差异,只根据考点以及教学的整体要求布置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及课后作业,单纯按照学生成绩高低评价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既缺少对学优生学习潜力的深度挖掘,又缺少对学困生的鼓励与有效引导,长此以往学生均不能够得到有效发展与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也因此无法得到提升。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分层教学理念走进广大教师视野,并以其与新课标理念的适配性等教学优势被广大教师认可,目前已被广泛运用于教学环节。
        一、分层教学综述
        自古以来,因材施教就是我国教育界重要教育理念,在素质教育改革视野下经过与人本教育思想等现代教育理念融合,以“分层教育”这一全新理念在教学环节大放异彩。分层教学顾名思义,既教师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潜能等基本学情,将班级学生科学分为不同层次,并以促进不同学生实现不同的发展为基本原则,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层次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自主选择,结合教师分层施教、分类指导等教学手段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得到有效突出,使数学课程能够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这与新课标理念十分契合,因此可以作为开展教学的重要路径。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在有效实现教师集体教学与学生个性化学习有机融合的同时,也能够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提升学生能力素养与教学有效性的优势十分明显。
        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有效策略
        (一)课前科学分组,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为有效运用分层教学理念,教师就要在课前做到科学分组及科学设计分层教学方案,以此为教学的有效开展建立良好的基础。为此教师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并升级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将学习成绩之外如个性特点、学习习惯、课堂表现等各项能力指标纳入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之中,并以此为基础更为科学的将学生分为A学优生B中等学生C学困生三个等级,进而为分层教学的有效开展建立良好的基础。


其次教师要树立科学性教育思想,一方面要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要深度挖掘教学资源及课标要求,综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性、发展需求等基本学情及教学需求,科学设计每一层次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此提升分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进而为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根本保障。如在探究梯形面积公式时,教师就可为AB两组布置两种以上方式探究梯形面积公式这一任务,而学困生只需理解一种即可。在这一环节,教师要为学生表明分级不是一成不变的,会综合一段时间内的课堂表现、学习成绩等指标上下浮动,以此激发学优生的危机感,激发学困生积极参与的意识,进而为分层教学的持续运转提供保障。
        (二)课上分层教学,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为有效运用分层教学理念,教师要在课上要以分层教学为主线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以此实现“不同学生能够得到不同收获”这一重要教学目标。同时教师也可结合问题导学、任务探究、分组学习等多元教育理念提升分层教学背景下的教学有效性。以学习梯形面积公式为例,教师一方面可组织学困生简单演示自己的想法,并由学优生加以描述或演示多种探究路径;另一方面教师也可按照1:2:1的比例将三组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鼓励各个学习小组运用不同的探究方案完成梯形面积公式学习任务,并由组内学优生负责帮助学困生深度理解教学内容。在设置问题及学习任务时,教师要本着层层衔接、逐步递进的思想原则, 使之既能够针对相应层次的学生,又能够使前后问题形成铺垫延伸。同时在教学环节,教师在引导不同层级学生完成本层级任务的同时,还要尝试启发学生思维,为其设置进阶学习目标,鼓励其解决具有综合性、发散性、创新性的问题,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各项综合素养,并实现其深度发展。
        (三)课后分层评价,有效巩固教学有效性
       实践是检验分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路径,而作业更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作业等课后实践环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为有效运用分层教学理念,教师要在课后运用分层教育理念升级实践环节,以此实现对教学有效性的稳步巩固。因此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层级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如A组除必要的基础题、提高题外,还要做一定数量的难题与创新题,B组学生除基础题与提高题外,要定期做一定的难题与创新题,C组仅需要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及基础题型即可。在讲评作业时,除教师要讲解集体性错误或典型错误外,一方面可组织A组同学为B、C组同学分享思路或讲解一些简单的错误,另一方面教师要对C组同学采取面批的形式,引导其反复练习基础知识点及基础题型,直至掌握为止。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运用分层教学理念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既是新课标背景下的现实需求,又是提升教学有效性与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教师要以分层教育理念为核心升级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及实践评价方式,并结合任务教学、问题导学等多元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效率,以此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收获,最终实现小学生数学素养及教学有效性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黄香花. 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探讨[J]. 学苑教育, 2020(14).
[2]陈瑶. 探究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J]. 试题与研究, 2020(34).
[3]刘爱萍.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