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语文文化育人教学模式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3月   作者:谢雅丽
[导读] 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不能简单地把语文教学理解为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高校语文教学要“海纳百川”,包罗万象,它呈现给学生的课堂既要有内容的广度,又要有思维的深度。

四川省凉山民族师范学校  谢雅丽 615000

摘要: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不能简单地把语文教学理解为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高校语文教学要“海纳百川”,包罗万象,它呈现给学生的课堂既要有内容的广度,又要有思维的深度。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中国文化教育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等教育;文化育人;语文教学
        引言:高校语文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加强科研能力,提高自身修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教师深厚的教育和人格力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精神的成长和自我的升华,从而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的新时代青年。年轻人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动态尤为重要。因此,大学语文教师的责任是艰巨的,教学讨论的道路必然是漫长的。
        一、当下高校语文教育的问题分析
        (一)授课内容侧重知识传输,缺乏精神关注
        现在的大学教育走上了知识的道路,老师一直在给学生灌输和介绍知识,造成了明显的问题。教师无法在精神上影响和引导学生,学生很可能成为弱势个体,这就必然导致文笔雷同、缺乏个性化思维的局面,这样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很难实现自我突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学语文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应该帮助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
        (二)教学模式较为刻板陈旧,缺乏学习兴趣
        教育本质上是时代的产物,时代的语境决定了教育发展的特征。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时代背景,创造相应的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克服学习的惯性和对困难的恐惧。同时,老师也不能站着不动,自以为是。相反,他们应该不断调整,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感受到汉语的兴趣和文化的魅力。大学语文教师应秉持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运用创造性思维来教育学生,让更多的孩子享受语文的丰富资源,从而实现全面的自我进步。
        (三)高校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还不完善
        语文是现代大学教育中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许多学校对语文教学重视不够,尤其是以理工科和文科为主的学校,使语文更加边缘化。在高校语文教学环境的背景下,高校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并不完善。语文教师只以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使得高校语文教学的评价体系过于片面。
        二、以文化育人的方式开展好高校语文教学工作
         (一)深挖人文思想,体会人文精神
        大学语文教师要构建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让大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师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内容,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文章内容中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根据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语文课程内容,充分体现人文素质教育。


同时,语文教师应创新课堂教学,加强与大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让大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比如语文老师在讲授《论语》的内容时,可以问:古代君子对我们现在做人有什么启示?通过这个问题为切入点,让大学生思考和体验文章的内容。通过体验文章中的人文精神,大学生可以理解作为一个男人应该注重修养,这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会用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语文教师才能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大学生从优秀作品中学习智慧。
         (二)围绕人文素质教育改善教学的方法
        大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首先要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目前高校的语文课,上面老师讲课,下面学生听课,大学生还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因此,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积极,影响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语文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加强与大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让大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体。高校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吸引更多学生主动学习高校语文
        虽然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普遍优于中学生,但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学生必须更加努力地适应高校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使自己能够沿着正确的语文学习道路积累自己的学习收获,从而成为一名更好的语文学习者。大学生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学习一篇文章的过程中,要更加清楚自己的学习任务,充分利用各方的学习资源,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大学语文教师应该从文化层面对学生进行启蒙,使他们成为具有文化人格的人,这对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四)资源挖掘,厚植德育寓于高校语文的教学载体
        课程内容和资源的开发与重构是高校语文教学德育改革的坚实基础。改变知识与思想、技能、素质相分离的传统观念,依靠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采用“对等”的方法。首先,逐一挖掘每个知识点和技能点对应的德育要素,最终形成一门课程完整的德育要素清单;二是整合,通过分析同一德育要素的情况,在优中选优,在能够更自然地融入知识技能教学的基础上,剔除其他相同的德育要素,最终理清课程中的所有德育要素。建立并不断完善高校语文教学资源库。资源库的建设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方面,它涉及到大学生应具备的各方面德育要素的规定,需要随着时代和教育政策的变化而实时更新。另一方面,将每一位老师设计的每一门语文课程的德育要素,与知识点、技能点的关系,以及相应的具体教学设计方法,甚至实施后的体验和体会,都放在学校的大学语文教学资源库中,方便每一位语文老师随时学习借鉴,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中的备课和课堂教学任务。
        结束语
        高校语文教师应该头脑冷静,善于引导,胸怀宽广,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不断进步。如今,高校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上展示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用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成为热爱语文、尊重文化的个体,实现语文学习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郭海军.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定位[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
[2]陈晓峰.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语文教改探索[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9(4):108-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