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有效教学的方略 郭慧娟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3月   作者:郭慧娟
[导读] 教育教学改革对学科教学提出了更多要求,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教育教改的一大着眼点。

西北工业大学启迪中学  郭慧娟  712000

摘要:教育教学改革对学科教学提出了更多要求,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教育教改的一大着眼点。传统文化作为先民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值得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融于语文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学生传统文化认知的提升、传统文化学习兴趣的激发、传统文化思维的培养等方面入手,更需要具体策略的支持。基于此,以下对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有效教学的方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有效教学;方略
        引言: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完整传统文化体系,对人们的道德修养以及日常行为举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碎片化知识给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冲击,使其关注度与影响力下降,造成社会文化良莠不齐。所以传统文化的渗透要从学生抓起,高度重视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将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课堂授课,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从本土文化入手
        中华传统文化海纳百川,既有包容性,又特色显著。初中语文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学要想取得丰硕的成果,就要从更为具体的本土文化切入,做好传统文化教学的创新。这是因为人都有乡土情怀,以本土文化为着力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使他们融入相关的学习活动中,也更容易做好教学的“迁移”工作,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优化传统文化教学模式。比如,学习鲁迅的《社戏》时,笔者并未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直接开始讲解课文,而是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双推磨》的锡剧视频。悦耳动听的锡剧音乐,二胡、琵琶、三弦、扬琴等乐器的交响,从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了学生。笔者随之引出“民风民俗”的概念,通过简单的知识迁移,引出“社戏”这一话题,再由此引入相关的课堂学习活动。在讲解课文时,笔者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外,还将鲁迅所写的社戏与锡剧进行对比介绍,如此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引发了学生了解家乡风土文化和锡剧的意愿,收获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双赢”效果。又如,在学习《安塞腰鼓》时,笔者将其与无锡的“荡湖船”进行对比介绍,在学习课文,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写作手法等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具有西北地域特色的腰鼓与南方水乡舞蹈的不同特点,分析其中的不同元素,总结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借助比较手段,让学生明白南北方地域文化的差别,感受地理因素对民俗文化的影响。这样做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巧妙地使学生传承并理解了本土文化。



        二、以教材为立足点进行传统文化的知识扩展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浩如烟海,基于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能力,不可能进行全部知识的讲授,所以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进行挑选,不仅要具有正能量的积极意义,还要考虑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要将初中语文教材作为出发点与立足点,教材中的古诗文、文言文以及散文都是经过时间考验历久弥新的经典,也贴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理解水平,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传统文化代表,继而要做到以点带面,从一首古诗词、一句散文,甚至一个典故、一个实词或虚词等点点滴滴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不断进行深度与宽度的拓展,在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向上的高层次的学习,不只是仅讲解语句释义、成分语法等内容,还要渗透到时代背景、文化基础与思想感情等方面。比如在进行刘禹锡名篇《陋室铭》的讲授中,可以先进行通读全文,之后讲解词句、全文释义、作者生平等基础知识,为之后的课堂做好铺垫,接着就是情感升华与传统文化渗透,学习诗人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而且文中多次用典,如“西蜀子云亭,南阳诸葛庐”等,可以借此展开知识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一篇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中可学习的东西很多,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欣赏,学习其写作技巧,欣赏文学美感;另一方面,则可以展开拓展,通过作品透露出的思想感情与家国情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传统文化渗透。
        三、以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让传统文化教育落地
        初中语文教学要想实现传统文化知识的有效渗透,必须积极变革教学方法,以多变灵活、趣味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觉参与到传统文化知识及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初中语文学科与各学科交叉,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阔,学生学习压力较大,而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多学科的融合性学习体验,学生获得更直观的传统文化的熏陶教育,也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学习书法相关的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书法作品,让学生对比学习,也可以让学生试着在课堂上临摹书法作品,组织书法竞赛等,调动学生书法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再如在讲解壁画相关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敦煌壁画的视频,让学生感悟到敦煌壁画出神入化的绘画之美,感悟到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魅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学是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教师创新教学行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让语文教学更有魅力;才能推动文化发展,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进步;才能达成学生健康成长和良性发展的目标,厚植文化创造的沃土。
参考文献
[1]孙广雁.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浅谈加强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方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26.
[2]马宁宁.浅谈加强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方略[J].家长,2019(12):166-167.
[3]卢夏夏.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