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用语境探究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3月   作者:金惠华
[导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会结合文本的相关语段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练笔,如结合语段的结构进行仿写,针对特殊的句式进行续写、补白等,但这些语用训练多为脱离语境的、浅层的言语训练,学生即使没有学习相关语段也能完成。

义乌市绣湖小学  金惠华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会结合文本的相关语段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练笔,如结合语段的结构进行仿写,针对特殊的句式进行续写、补白等,但这些语用训练多为脱离语境的、浅层的言语训练,学生即使没有学习相关语段也能完成。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教师缺少语境意识,忽略语用练习中文本所特有的语境。为此,笔者结合具体案例,就如何紧扣语境进行语用训练加以研究探讨。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语用;文本语境;文体语境;文化语境
        引言:阅读能力影响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语文学习能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产生了很多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这不利于语文阅读学习效率的提升,为了解决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惑,并探索了解决教育困惑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惑
        (一)“识读分离”还是“随文识字”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生字生词的识记、书写依然是重点内容,这些教学活动是独立进行,还是包含在阅读行为之中一直是教师的困惑点。坚持独立进行的教师主要是因为传统教学的优秀经验给出的信心;坚持随文识字的教师则是依循了素质教育之中重视阅读行为本质而提出的。同时,坚持随文识字又涉及到了是识写同步还是识写分离的实际问题,导致很多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各有见解,争论不休。加上随文识字这一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已经十分成熟,但是,随文识字教学法在应用上并不简单,其应用价值的发挥也较为困难。
        下课了,同学们有的在班级里写作业,有的在走廊里跳绳,有的在操场上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学生呈现的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排比句,基本符合题干的要求,但是读来如同嚼蜡,缺少美感,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在布置练习时仅仅将其定位在排比句形式的把握上,却忽略对语境的分析与引导,对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文本和文后习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解读,仅仅关注到“有的……有的……有的……”这组关联词,忽略了每一个句子的表达方式和三个句子排列的独特顺序,这样的语用练习没有生长性。《荷花》的第2自然段主要描写荷叶的茂盛与荷花的三种形态,语言优美、构思巧妙。对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不同的形态描写进行揣摩,学习如何描写熟悉的植物,并在写作时主动运用学到的表达方式。该单元的语文要素要求“试着把观察到的植物写清楚”,与此相应的课后习题则设置为“第2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可见编者的意图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仿写来落实“把观察到的植物写清楚”这一语文要素。因此,教师在布置语用练习之前,应引导学生把握文字的言语意图,以帮助学生进行思考。



        (二)形成以阅读素养为主的具象阅读辅助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就可以阅读更多的书籍,在这之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喜欢上阅读。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要形成阅读素养为主的具象阅读辅助,利用具象阅读来提升兴趣,具象辅助的优势其实是很明显的,有利于阅读的感知分析;有利于阅读理解的分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直观教学模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需求,直观辅助阅读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后不断收集学生学习的反馈,收集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参与阅读行为的表现可以看出,良好有效的阅读直观辅助,可以改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当然,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要注意考虑到,形成关键处的直观教学引导,而不是全部的文章分析都运用直观教学。例如,在教学《桂花雨》这篇课文的时候,如果学生没有看过桂花树,那么就会对桂花树的美没有真实的感受,觉得描写有些夸大其词,教师如果能够展示真实的桂花雨场景,展现桂花的各类食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更为真实。也能够直接理解文章的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两个“浸”字的不同含义,体会“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深刻含义。总之,小学语文是培养小学生感性思维的重要学科,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赏析,让学生理解文章中所发扬的优良品质和精神,所以具象化的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
        (三)不断探寻,相互合作
        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开始想要做件事都会兴致很高,做得极其认真,但是过个十天半月兴趣就会持续下降,再时间一久,有的就会坚持不下来了,读书也是如此,有兴趣并不代表能够日日坚持,这就需要作为老师的我们助力推动。为此我颇费了一番脑筋,前几届学生时我采用读书条的形式,每隔一段时间让孩子拿来家长写的读书条,我在班上当中表扬,一学期给学生统计梳理一次,按本数记录。这样的读书条随意性强,不好保存,也不便于整理;后来我改进了方式,设计表格打印记录,孩子每读完一本书就登记页数、故事梗概,随时拿来留存,但有的学生怵头写故事梗概,一学期下来可能只有寥寥几张,既有点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统计起来又很麻烦;再后来我让每个孩子买了一个黑皮本,正面积累成语,反面积累读书情况,每天记一条:时间、书名、页数、家长签名,省时省劲,不给孩子造成负担,但是必须每天记录,每周一带到学校小组长核查记录情况汇报老师,进行督促;每个月家长帮忙统计页数并签字,汇总给小组长,在班内进行通报,并记录在班内墙壁文化上。
       结束语
       总体来讲,对语境的关注无疑是学生进行语用训练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要不断锤炼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从纷繁的文本信息中准确把握文本语境、文体语境与文化语境,实施与之相应的语用训练。只有这样,语用才会走对方向,训练才会有语文味。
参考文献
[1]王荣生,等.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王俊鸣.诸葛亮《诫子书》通解[J].中学语文教学,2017(3):48-50.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