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创设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3月   作者:农植素
[导读] 新课改背景下,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关键能力的要求,需要在课堂中建构一些真实、高效的教学情境。

北海市实验学校  农植素  邮编536000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关键能力的要求,需要在课堂中建构一些真实、高效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设置既有利于一节课堂的顺利导入,也有利于将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整个课堂思维逻辑链条的始终。一些高效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透过道德与法治问题的表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促进学生对道法问题的深度思考,并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创设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师往往会创设一些形象的、能引起学生情感反应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进而主动思考,寻找真知,归纳总结,激发潜能,提升学科关键能力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枯燥无味的“死”知识可以变为活灵活现的“真知”,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谈谈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
        一、以学科课程标准为导向,以教学内容多维目标为基点,有针对性的创设不同情境。
        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有章可循,切不可随意性过大,要认真研读透彻学科课程标准,理解相应的教材目标要求、学生阶段发展目标要求,根据本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等因素来设定相匹配的学习情境。对教材内容的使用要以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为基点,决不能简单的照本宣科、流于表面,要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深度挖掘教材表述的本质,侧重于重难点内容,以突破重难点、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科关键能力为课堂教学目标,有逻辑、有梯度的设置相对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思维随着课堂的行进螺旋上升,对道德与法治问题的认识由表面向纵深发展。
        例如:笔者在上到《延续文化血脉》这一课时,认真研读了课程标准,领悟到本课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文化自信、政治认同等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以此为出发点,牢牢抓住“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的作用、为什么中华文化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等核心重点内容,对教材进行了二次编排和开发,巧妙引入视频《中华之魂》来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中华五千年文化发展历程的“历史场景”,学生在观看视频时聚精会神,仿佛像自己见证了这五千年来的文化发展过程,完全被视频里各个时期中华文化的精髓所感染。


看完视频后,在进行学生小组合作解决“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的作用、为什么中华文化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等预设问题环节时,教师能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小组讨论激烈而有深度,能够有效归纳出“优秀传统文化——近代革命文化——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中华文化主要发展历程,发言的学生代表还能结合近代中国抗击外敌的艰难历程总结出“我们面临国家民族危亡之时,正是优秀的中华文化为我们提供了面对困难的不竭精神动力”,进而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巨大价值。这样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辅助教学,就能自然唤醒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以及对国家的“认同感”,有效落实了“国家意识、文化自信、政治认同”等学科核心素养。
        二、丰富教学情境的素材来源。
        教学情境的素材来源应该是丰富和多样的,可以有文字材料、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也可以有热点时政、历史知识、英雄人物、正能量“网红”文化、相关电视节目等。在情境材料的选取上,要有正面的导向作用,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能紧跟时代的脉搏,要反映社会的发展方向,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帮助,要符合本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要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帮助。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又能让学生获得真知灼见。
        比如,在教授“为什么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这个问题时,可以运用图表展示四大文明古国并从“产生时间、发展、结果”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进而归纳、升华成“中华文化没有像其他三个文明古国的文化一样消亡,原因是中华文化拥有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多样素材的运用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善用本土化的典型事例。
        教材的理论知识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有效运用道德与法治生活中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典型事例来创设教学情境,能让学生感受到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科教学更注重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强调生活化的教学。
例如,在上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内容时,笔者采用了发生在身边的“骆春伟先进事迹”来创设情境:2016年10月20日,北海侨港镇边贸码头内,回港避风的渔船突然起火!熊熊大火中,身为北海市侨港镇电建边防派出所所长的骆春伟,奋不顾身跳入大海,试图将失火渔船固定。他,保住了560多艘渔船,挽救了5000多名渔民兄弟。自己却被暗流卷入海底,从此天人永别!同月,公安部追授骆春伟同志为烈士。民众纷纷在网上点燃蜡烛为他送行。骆春伟常说,“我先上,你们跟着!”战友们都说,春伟一直都这样,总是把安全留给别人。
        当笔者播放这一情境时,教室里鸦雀无声,许多学生泪流满面。此刻,我知道学生已经理解了一个普通公民是如何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无言的诉说、无形的情感升华比任何的说教都来得真切。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千言万语的啰嗦莫不如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有效的情境更有利于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枯燥乏味的文本知识可以变为鲜活的生活体验,老套的教师形象能够完成华丽的转变。让我们不断求进,争做智慧型的学科教师,争上智慧型的学科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