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剧教育与幼儿表演游戏有效融合三策略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3月   作者:何宾华
[导读] 闽剧以方言演唱、念白具有福州鲜明的特色。通过创设良好的表演环境、整合适宜的表演内容、实施合理的指导方法三策略将闽剧教育与表演游戏有效融合,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弘扬传统文化。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幼儿园   何宾华 350500

【摘要】闽剧以方言演唱、念白具有福州鲜明的特色。通过创设良好的表演环境、整合适宜的表演内容、实施合理的指导方法三策略将闽剧教育与表演游戏有效融合,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弘扬传统文化。
【关键词】闽剧;表演游戏;幼儿教育
        闽剧作为我省传统文化瑰宝,其风格高雅、潇洒,道白清晰,唱腔优美,婉转流畅,都会让幼儿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而表演游戏是一种综合性的游戏活动,通过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的各种环境让幼儿来感知和学习文学作品,鼓励幼儿通过创造文艺作品或模仿生活中的人与事抒发自己的情感,充分激发表演欲望和艺术潜能。表演游戏与闽剧表演都具有表演性,都是幼儿通过语言、动作、表情、道具等创造性地再现文学作品的游戏活动,因此,将闽剧文化纳入幼儿园表演游戏中,不仅可以促进幼儿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提升,还可以使幼儿深刻体会到福州本土文化的精髓。笔者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出三个策略将闽剧教育与表演游戏相结合,为将来幼儿园实践中有效开展闽剧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创设良好的表演环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尊重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并给予指导。”从心理和表演两种虚实环境上创设良好条件,从幼儿心理特点出发给幼儿以最轻松最容易的操作环境,降低表演难度,是闽剧教育与表演游戏有效融合的必要条件。
        1.激发兴趣,形成良好心境
        表演是幼儿对周围事物感知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反应,而表演的前提是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多种支持,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增强幼儿的表现力。要想让幼儿提高对闽剧表演游戏的主动性,幼儿教师必须要激发幼儿对闽剧表演游戏的参与兴趣。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富于情趣、宽松和谐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心境,以积极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游戏当中去。
        例1:开展闽剧主题教育,将带有闽剧文化特色的脸谱、服装、头饰展示在校园闽剧文化长廊中。同时将幼儿自主创作的有关闽剧的作品,如官帽、脸谱、等,展示在班级活动区里,让幼儿在各个角落都能充分感受到闽剧文化的熏陶,进一步感知闽剧艺术的魅力。创设脸谱长廊,引导感受闽剧脸谱不同角色的妆容特点,组织幼儿大胆进行脸谱彩绘。幼儿对闽剧脸谱十分感兴趣,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感受,创作了许多不同的脸谱。我将这些脸谱投放在表演区,孩子们在开展表演游戏过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脸谱带上,嘴里咿咿呀呀地模仿对应人物的唱词,对闽剧表演更有兴趣了。
        2.挖掘资源,丰富表演环境
        教师可以充分挖掘闽剧的艺术资源,创设丰富的闽剧表演环境,实现幼儿与环境的动态式交互。例如搭建小戏台,展示闽剧表演服饰以及一些代表性的闽剧装扮,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亲手制作闽剧表演服饰及脸谱,进一步加深幼儿对闽剧表演人物的感悟与理解,从而对闽剧产生浓厚的表演兴趣;同时,还可以选取适当的背景音乐,引导幼儿更加快速地进入到闽剧表演情境中,享受闽剧表演游戏带来的乐趣。
例2:创办“闽剧小剧场”在表演游戏过程中,孩子们更喜欢选择有使用表演道具的闽剧角色,于是我在区域游戏中鼓励幼儿自主创作官帽、红缨枪等闽剧表演道具。在孩子创作完成后,再将他们的成果投入表演区使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对闽剧表演的兴趣。
        二、统整适宜的表演内容
        闽剧作为福州传统戏曲,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传统剧目有一千多出,大都取材于民间传说、评话、小说、历史演义或古代传奇、杂剧,整合地域方言、音乐、传说、舞蹈等艺术门类以及福州民俗,但并不是所有的剧目都适合3—6岁儿童学习。怎样筛选、整合、创造性开发表演内容呢?
        1.遵循规律,针对性筛选内容
        闽剧作为福州传统戏曲,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传统剧目有一千多出,大都取材于民间传说、评话、小说、历史演义或古代传奇、杂剧,整合地域方言、音乐、传说、舞蹈等艺术门类以及福州民俗,但并不是所有的剧目都适合3—6岁儿童学习。教师应该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选择传统闽剧的授课内容,有针对性的选取适合的闽剧片段,如选择一些积极向上、正面的人物形象,可以帮助幼儿学会辨别美丑、分清善恶,进而领悟到生活中的是非曲直,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和良好的个性。
        例3:闽剧小调《盘关》取自闽剧《土番间祭》的小调,后来此曲也成为了一个“曲牌”。


正值清明时节,福州习俗,家家六前插柳,同时要去先人墓“硩纸”,也是顷怀先人的日子,所以有“见景倍伤情”。基于幼儿年龄特点及社会认知,将“见景倍伤情”改为“见景倍怡情”,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风光与春日踏青的快乐。
        2.结合特点,创造性整合内容
        同时,可以结合幼儿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积极挖掘传统戏曲的内在文化内涵,在一定基础上对闽剧剧本进行再改编、再创新,将不同的故事、动作以及语言等融入到闽剧表演游戏中,增强戏剧表演游戏的游戏性以及表演性。
        例4:闽剧《卖杨桃》给了我们启示,杨桃女一曲《看相》:“肩挑杨桃担,买卖往长街”,唱得轻松活泼,演得生动传神。我们以此积极挖掘其中元素,自主研讨开发出闽剧创意戏剧《热闹的集市》,引导孩子们结合幼儿日常生活实际,把连江本土特产鱼丸、糍粑、冰糖葫芦、芝麻饼、麻花等用闽剧《卖杨桃》的表现形式搬进创意表演舞台,引导他们大胆想象热闹的集市里的叫卖方式和故事情节,共同创编、表演剧本,在满足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强烈愿望的同时,促进幼儿言语、动作、思维、社会交往、行为品质等方面的发展。
        针对中、大班幼儿,可以鼓励幼儿与教师一起对剧本进行改编,形成新的闽剧表演剧本,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拓展幼儿园闽剧表演游戏的内容和方式,进一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闽剧表演游戏中,更好的激发幼儿童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多渠道传承本土传统文化,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
        三、实施合理的指导方法
        戏剧表演游戏具有鲜明的表演特点与游戏特点,教师要在具体的表演游戏中留心观察幼儿的特殊表演需求和兴趣,用“互动式介入指导为主,隐性式介入为辅”的指导方法,实施
        相应的措施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戏剧表演游戏中。
        1.支持游戏,引导探究。在开展表演游戏前,教师可以提供充分的表演环境和表演道具,将教学内容中与表演游戏有关的知识进行结合,帮助幼儿熟悉、理解闽剧剧目的内容,支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角色特点的理解,加深幼儿对于闽剧作品的把握与理解。同时,要支持幼儿进行独立自主地协商,尊重他们做出的合理化探索和表达,不进行过多的约束与干预,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游戏情景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闽剧表演游戏中。
        例5:在表演游戏开展前,通过开展语言集中活动,请幼儿先自主阅读新改编的闽剧剧目《盘关》,初步了解作品内容。接着,通过师生共同阅读、教师示范表演等形式,进一步帮助幼儿完整的了解《盘关》的故事内容,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对角色人物的理解。活动结束后,将《盘关》剧本投放到阅读区,引导幼儿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加深对作品内容了解。
         2.观察游戏,体现自主。在开展表演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一旁观察,客观完整的记录幼儿参与游戏全过程,判断幼儿的个别需求,但教师要尽量减少自己的指导时间,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幼儿,应以幼儿为主体,将游戏的自主权交给幼儿,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幼儿,鼓励幼儿进行自主发挥,在相互对话、相互学习中,感知闽剧文化的深刻内涵。如果教师指导过度,那么幼儿就会过度听从安排,而无法也无法真正体会到戏剧表演游戏带来的快乐。
        例6:我将选取的《盘关》《卖杨桃》等剧本投放到表演区剧本展示区,幼儿围在一起阅读今日剧本,初步了解剧本的大致内容。在确定主题时,孩子们都跑来询问,今天要表演什么,我请他们自己商量确定今天表演的剧本,经过投票,《卖杨桃》受到了大部分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决定选择《卖杨桃》作为今日表演剧目。
        3.鼓励游戏,评价促进。在表演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自主评价活动,与幼儿共同探讨游戏过程中感受与发现的问题;针对表演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加以总结和鼓励,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启发幼儿克服困难,共同积累游戏的经验,同时,逐步提出新要求,引导幼儿自发地对下次游戏的开展进行新的设想,延续他们参与游戏的情绪与兴趣,使他们更好的参与闽剧表演游戏。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指出:要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社会文化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要立足于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学习,尤其要充分利用各地的艺术文化资源。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将福州本土文化闽剧与表演游戏渗透融合,挖掘闽剧中的美的文化、美的传统、美的元素,能有效促进幼儿感受传统地方戏曲的魅力,提升创造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增强对家乡艺术文化的认同感,为传承本土艺术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秀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