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模式构建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月   作者:张振良
[导读] 在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应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渗透融合在教学中,还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人民观念、情感、习惯的具体表现,应当包含爱国奉献、和谐友爱、人格修养、实事求是、自强不息、好学进取等精神。中华数学文化历史悠久,与传统文化共同培养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山东省乐陵市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室 张振良

摘要:在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应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渗透融合在教学中,还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人民观念、情感、习惯的具体表现,应当包含爱国奉献、和谐友爱、人格修养、实事求是、自强不息、好学进取等精神。中华数学文化历史悠久,与传统文化共同培养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一定程度上对传承传统文化造成了影响,为更好传承传统文化,需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初中数学;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模式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综合国力大大提高,相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却是不小的打击,在当今社会局势中,应当加大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力度,构建健康和谐校园,为学生树立正确道德伦理观念,使学生可以健康成长,为实现社会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数学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会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从中获得进步和发展。课堂是知识的传播地,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为传承传统文化就需要教师去发光发热,多做努力。对联、古诗、书画、乐器、传统节日、神话等都有着丰富的数学知识,身为数学教师应当善于观察和发现,找到传统文化中的数学。在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自身对传统文化有深刻学习,还要将传统文化融合进教学中,使学生最大程度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在数学教育中,要把课堂作为中心,不论学生的课前准备还是课后作业、教师备课还是作业检查,这些都应该为课堂教学服务。《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符合学生认知,所以说,课程内容选材应当符合学生生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思考和理解。在数学课堂中,教师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与学生有所互动,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自身教学经验,对学生因材施教,注重学生自身个性发展,展现出引导者作用。上课前引导学生查询资料收集和数学有关的传统文化,比如谜语、灯谜、典故等,在上课时让学生进行相应的介绍;或者由教师讲解与课堂内容有关的数学著作和作者故事,让学生可以充分全面学习到传统文化,使其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可以举办一些传统活动,加强民族认同感。
        在为学生讲解“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一知识点时,可以提前嘱咐学生借助书籍和网络收集相关的古诗词及传统活动,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积累到相关知识,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活动的理解。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有一句描绘的是圆和直线从相离到相切,再到相交的关系,学生在古诗中也既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又可以感受到“诗中有画”的意境美。传统民间游戏有一个叫做“滚铁环”,这也是蕴含着数学要素的游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不仅达到了缓解课堂紧张氛围的目的,还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初中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候的学生有着活跃的思维,对外界充满了好奇,是喜欢做游戏的年龄,所以教师在讲“有理数的乘法”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带领学生玩“翻卡牌游戏”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后,再由老师将游戏转变为数学模型,为学生详细讲解其中隐藏的数学知识后,在介绍“数学二十四点游戏”:这个游戏是由美国的华人孙士杰先生发明的,经过两年的构思、实践,最终面世,这个游戏在短时间内传遍美国,深受数学爱好者追捧。从这个故事中了解中华民族对数学的贡献,加深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有意识设置情景,用新颖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用一个个内涵知识的小游戏或小故事吸引学生,带给数学课生机和活力。在讲解“勾股定理”时,“荡秋千”这个游戏在合适不过。我国明朝著名数学家程大位在其著作《直指算数统宗》中有提到过关于这个的问题。一个秋千静止不动的时候,板面与地面间隔一尺,一个五尺高的人向前推动秋千,走出十尺后,这个秋千的高度和人相当,问这秋千的绳索有多长?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先动手画出图形,运用课堂讲解的勾股定理进行求解。
        当然,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还应该结合社会实践进行相关学习。可以布置一些和传统文化有关的数学活动。总体看来,数学课堂中渗透进传统文化的方式还有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与自身产生共鸣,了解其价值所在,为日后学习和成长做好铺垫。
        爱迪生曾有言:好奇心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在《标准》中提到教师应结合学生自身生活经验为其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比如合理使用讲故事、玩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可以在娱乐中学习了解到数学知识。在下课后,将课堂内容充分体现在知识性活动里,将一个个乏味无趣,单调重复的家庭作业改为有趣的数学活动。比如让学生自行使用七巧板,从中学到何为同位角、何为内错角以及同旁内角。进而了解到七巧板的历史,让学生可以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也不单单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还可为数学课内容增光添彩,大大丰富了课堂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面对不同素材,不单单学到了数学相关内容,更是学到了数学思维。学生可以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学习,身心健康有了全面的发展,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屈景兰, 潘祥万. 初中数学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模式构建初探[J]. 数学教学通讯, 2020, 000(011):P.3-5.
2.周美兰. 谈传统文化在数学课堂上的渗透[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5(4).
3.陈伟娜. 新课程下"数学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J]. 散文百家·国学教育, 2020, 000(003):2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