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月   作者:崔柏梅
[导读] 在陶行知理念下,幼儿教育对学生后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学习及生活。本文将从多方面探究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

江苏省昆山市三之三大德世家幼儿园       崔柏梅

摘要:在陶行知理念下,幼儿教育对学生后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学习及生活。本文将从多方面探究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行为习惯;幼儿;陶行知
        引言:对于有不好行为习惯的幼儿,教师要保持耐心,在陶行知理论的指导下给予其积极正面的引导,让孩子在幼儿阶段都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于此,围绕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良好行为习惯进行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1.紧贴生活实际
        “教学做合一”与“学习就是实践”,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础,其中“做”对应着日常的生活事件。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告知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行为规范。教师需要针对幼儿的各项行为给出明确的示范动作与理论讲解,例如,在讲解洗手知识时,教师可引入儿歌教学方法,将正确的洗手方法教给学生。歌词具体为“小宝宝讲卫生,手背搓搓,手心搓搓,指缝错错,挽起袖子洗手,洗完手要关水龙头,甩甩手擦毛巾,干净之后笑哈哈。”上述歌词中包含着诸多技术细节与详细的卫生要求,教师可以此为媒介,向学生开展洗手操作,全方位地洗掉手上的脏污,明确毛巾的摆放位置。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注重引导幼儿整齐归纳、处理积木,对于各类图书要有借有还,不可乱放,进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从进入幼儿园,幼儿便受到教师的密切关注,其一举一动都在教师的注视下。进入幼儿园后,幼儿应向老师问好,在放学后即将出院时,应向老师说再见。同时,在园内的生活中,若幼儿发现同伴吃饭行为不规范,应及时规范其行为动作,对于乱摘树叶,踩踏花草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对于大吵大闹,扰乱游戏秩序,破坏玩具等行为应及时予以制止,并讲清楚具体缘由,确保幼儿能够守常规,懂礼貌,养成良好正确的行为习惯。
        2.制定日常规范制度
        幼儿园的常规制度有助于对幼儿行为进行规范,有效约束幼儿的诸多不良行为。在日常的学习与游戏活动中,教师通常会运用音乐律动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提醒。通常情况下,幼儿园会采取以下几种代表性的游戏:第一,具有活泼属性的《小松树》,一旦小松树在园内响起,则表明教师要求幼儿集合;比如,快速整理收拾周边玩具,坐在位置上,放到教师安排的地方。第二,轻柔舒缓的《摇篮曲》。若园内播放摇篮曲,则表明幼儿需要主动进入休息室,脱衣、上床、盖被子,在优美的音乐环境中进入梦乡。


第三,激昂的《儿童进行曲》,该首乐曲能够激发幼儿的奋进精神;幼儿园在组织参与户外活动时,可播放该首乐曲,激发幼儿斗志,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活动中,幼儿通常会在教师的引导下,伴随着儿童进行曲一同做早操。第四,极具特色的《大魔镜》,该种乐趣能够让原本较为吵闹的环境安静下来,通常被放置在午餐前,提醒幼儿准备吃午餐。第五,《开火车》。该首乐曲主要被安排在课间,主要用途在于提醒幼儿饮水、如厕。简单而言,不同的音乐具有独特的作用,指代具体的口令,能够引导学生在幼儿园里主动学习规章制度,对幼儿潜在的不良行为进行有效约束。
        在此背景下,教师只需适当地调整教学策略,对不受常规的幼儿进行提醒指导,即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在组织幼儿参与游戏活动时,也应严格遵循常规要求,将具体的规则传授给学生,督促幼儿守规矩,懂规矩。例如,在参与大型活动时,教师可在幼儿中选取选监督员,由其负责观察并汇报游戏中的违规问题。在幼儿园内的玩水区、玩沙区、蹦跳区、投掷区,教师都可设置管理人员、巡视人员由守规矩的小朋友担当,协助幼儿教师对游戏区域的小朋友进行管理,及时制止违规行为,尽可能地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
        3.引导幼儿发表看法
        在陶行知的教育体系下,常规约束机制的目的在于对不良行为进行有约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教育理念也应持续变革,将更多的发言权给予幼儿。比如,教师在制定日常生活常规时,应与幼儿共同商讨,鼓励幼儿阐述自身见解。对于幼儿提出的诸多看法,教师应采纳其中的合理建议,进而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遵守生活常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幼儿园在开展常规谈话活动时,部分幼儿可能会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笔者在调查资料时发现,曾有位幼儿工作者在开展谈话活动时,有幼儿提出,在对桌面游戏资料进行整理收拾后,总有部分幼儿争抢积木,进而引发争吵。该幼儿提出应在每桌设置管理人员对游戏材料进行管理,负责统一分发并统一收取游戏材料。在广泛争取幼儿的意见后,教师将幼儿的见解整理为日常规章制度,极大巩固了班级秩序。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幼儿向教师提出合理且极具创新性的建议,这种情况大幅改善班级管理环境,激发幼儿能动性,有助于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为进一步强化幼儿教学效果,规范及行为习惯,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给予赞赏,及时鼓励表扬表现积极的幼儿,将幼儿的良好行为进行巩固,强化其信心。若幼儿出现不良行为,则教师应严厉制止,尽可能用温和的教育方式,在保护幼儿自尊心的前提下,对其予以适当的批评,改善其不良行为。
        结束语:综上所述,教师应注意在教学活动中规范幼儿的各项行为,细心观察幼儿的行为,了解幼儿的内心感受,并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不断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增强其自信心。
参考文献:
[1]严月.浅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6):225.
[2]单磊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2):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