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中的感悟——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月   作者:吴琪
[导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文性与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属性。同时,小学语文学科也担负着环保教育责任。将环保教育与语文教学相融合并不断向小学生渗透环保教育理念,有助于强化小学生的环保意识。本文将从不同维度探寻在语文教学进程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有效策略。

广东省揭阳空港经济区砲台镇竞智中心小学 吴琪  515500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文性与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属性。同时,小学语文学科也担负着环保教育责任。将环保教育与语文教学相融合并不断向小学生渗透环保教育理念,有助于强化小学生的环保意识。本文将从不同维度探寻在语文教学进程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环保教育;文化经典;小学语文
        近些年,各地教育主管单位在持续推动教育改革工作。相关文件明确指出、教育工作者应结合时代要求,明确培养目标、不断强化小学生的环保意识与人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教育环境,教师可带领学生从文化经典中感悟环保理念。切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基于此,围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策略进行深入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1.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字词基础知识教学
        部分与环境相关的专业名词常出现于小学语文课文中。为理清上述名词的具体含义,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应逐步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理念。例如,在围绕“龙”字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将其与环保教育相关联,仅需短短一两句话即可强化环保教育质量。例如,龙不但在文化经典中指代帝王的象征或呼风唤雨的动物,还可译为巨大的有脚有尾且生活在远古时期的爬虫动物。例如,霸王龙、恐龙。这些生物有的食肉,有的食草,或栖息于广阔的湿地中,或藏匿于森林中。随着地球生态环境出现变化,龙这一物种已经彻底灭绝;其根本原因在于,该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毁灭。而人类赖以栖息之地是地球,作为人类,我们应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与此同时,在语文教学进程中,教师也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收集词语,帮助其累积陌生词汇,强化其语文素养。在此进程中,教师可逐步将环保教育理念渗透给学生。例如,在围绕“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将寄人篱下、箭在弦上、梦笔生花、节外生枝、立竿见影、滥竽充数、雨后春笋、势如破竹、胸有成竹、罄竹难书等成语教授给学生。在此背景下,教师还可向学生阐述我国盛产竹子的特点。我国北方地区在秦汉之前曾遍布林木,气候较为温暖;因此,古人大多将竹子用作衣食住行的辅助器具。苏轼也有词云:食者竹笋,载者竹篾,庇者竹瓦。简单而言,中华民族的摇篮是黄河流域,而文化经典中常出现的竹恰恰诞生于黄河南北,这也凸显语言文字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
        2.将环保教育渗透进阅读理解教学
        在语文教学进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文章的类型,选取环保教育的渗透方式。例如,部编版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科普说明文,这些文章有助于教师渗透环保教育。


大部分科普说明文自带环保方面知识,例如,部编版教材《动物过冬》单元主要围绕动物讲述相关的科学知识。在围绕该单元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向学生布置资料收集任务,引导其利用互联网技术找寻动物的过冬方式。同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课件,引导其了解动物所遭受的来自于人类的磨难;比如,日本渔民捕鲸、非洲大象被猎杀等。通过借助具体的事例,唤起学生的怜悯之心,使其能够从内心深处涌现出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其懂得和谐相处对于人与自我的动物的重要意义,进而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再比如,在围绕课文《找春天》进行教育学时,教师应督促学生融入大自然并感受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空气,找寻春天的特色,感知春天的美丽,潜移默化地强化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3.将环保教育渗透进写作训练
        在语文教学进程中,教师应明确写作训练的重要作用;写作不但与生活存在紧密联系,更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同时,生活实际也为写作训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语文教育进程中,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中的经典元素,强化写作训练教学质量;通过营造特定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写作训练,逐步将环保教育内容融入其中。比如,教师可以贺卡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根据部编版教材的课文内容,将贺卡的相关知识传递给学生;明确告知学生传统贺卡不但加重了人们的精神与经济负担,还极大浪费了国内的木材资源,严重破坏地球生态环境。在此背景下,师生可用微信、短信、电话、语音、电子邮件来替代传统的贺卡;运用现代化的沟通方式传递友情、亲情与爱情。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参与植树造林的实践活动,提倡学生运用节省下的钱买种子、幼苗,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再比如,在围绕部遍版教材《桂林山水》课文进行讲解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对景物进行全面观察,推动其感知大自然的壮美,强化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愿。同时,教师可带领学生积极参与作文训练,将所感、所想、所得书写下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优势,强化其环保意识。比如,教师将《假如我是大树》作为主题,引导学生围绕森林火灾、山林损毁等客观现象,对人类为一己私利滥伐滥砍并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进行批判,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环保理念,进而增强环保教育效果,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刻意识到环保教育的积极意义,了解语文学科与环保教育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字词基础知识教学,将环保教育渗透进阅读理解教学,将环保教育渗透进写作训练当中,不断强化环保教育的渗透效果,进而增强小学生的环保素养。
参考文献:
[1]徐专平.上出语文课的“绿意”——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33):199.
[2]彭燕.品味课文想象培养环保习惯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环保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9,(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