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2月   作者:章朝毅
[导读] 我国正逐步完善法治化,全面倡导依法治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道德与法治教育也需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在课堂中贯彻法律法规,而且还要教育学生学习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以此来帮助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学生树立法治意识。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锦斗中心小学      章朝毅

摘要:我国正逐步完善法治化,全面倡导依法治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道德与法治教育也需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在课堂中贯彻法律法规,而且还要教育学生学习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以此来帮助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学生树立法治意识。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性 
        在当今世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被现在的人们所质疑,现在的小学生大多还没有形成正确价值观,正处于认知世界的关键阶段,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方式,很有可能走向社会极端的一面,因此,需研究如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希望以现代化科学有效教育方式,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为以后长久发展做好铺垫。
        一、 转变教学观念
        育人比教书更重要,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可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摒弃传统教学观念,重视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例如,在教小学生整理内务中,并不直接告诉学生衣服如何摆放,床铺如何收拾。而是让学生对自己的书包进行整理,最后对学生整理情况进行评比,让学生“比一比”谁做得好。对整理不好的学生帮助其分析问题,为什么这样整理呀?是不是不好找到东西啊?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去交流沟通,让学生自己积累经验。在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让学生从被动认知转变为主动认知,在现代的大时代来临之际,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在现今的世界很难起其作用,一定要转变观念,让学生自我摸索,让教学更倾向于学生,锻炼学生的多种思维,在学习中自我体验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从而改变学生被动认知的教学模式。
        二、营造愉悦氛围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现代化教育理念当中非常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需要将学生在学习中的位置明确化,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才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此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思想,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思想,建立新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之间要加大交流和互动,同时适当进行角色的调换。其次,合适的教学进度和方向,教师在课堂上多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使用多种教学方式营造轻松和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若是发觉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比较低,教师就要究其原因,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更多的了解和反应,明确地摆正教师自己的位置,改变死气沉沉的课堂环境,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以学生为中心
        要切实提高小学道德和法治课堂质量,应考虑学生学习实情,创新现有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学习空间及时间,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小学道德和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學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对熟悉的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理解能力,开阔学生思维,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打破单调思维模式桎梏。



        例如,在教学《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我们的民主生活单元)一课时,通过自我的认知把班干部以不同的方式选取出来,对应写出每一种班队干部选举方式的特点,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班级选举的方式。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也可通过教学留白的方式,留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空间。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我们要选举班队干部,之后让学生阅读课本,分析如何选举,怎样选举比较合适。学生对知识有更多的探究性认识,可提高自身自主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从而提高课堂质量,形成自身独特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四、多元化教学
        道德和法治理论知识有的比较枯燥无味,小学生理解能力不强,学习中可能受到一定阻碍。若发现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知识不感兴趣,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深入分析原因,了解学生学习状态,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才能提高实效性。《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加以选择,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种教学活动的效用,而不宜在一节课内展现多种教学活动方式。”我认为在课堂中可以采用体验学习、探究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小组学习等多元化教学方式教学,采用合适的方式,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理论融入实际生活中去,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对道德和法治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体验学习是对具体的社会事物或情境的亲身经历;在体验背后,往往有某种模仿活动,如:学生只能看到残疾人日常生活的艰难,而没有真正的感受,在教学《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体验性活动:让学生用一只手去收拾书包,体验肢体残疾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二是让学生用手帕把眼睛蒙起来在教室里走,体验盲人行路的不便。学生们通过这两个活动后,感受到残疾人多么需要我们常人的关爱,从而激发学生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对于品德教师而言,教学是一种心灵投入的创作。每一个活动环节的设计应当围绕教学目标精心组织,以清晰的活动指引,使体验活动为目标服务,这样才有利于实现知行统一。
        探究学习的本质在于探索,形成某种技能仅仅是探究学习的一方面意义,更重要的价值在于给予学生以自由探索、创造的机会。我们要精心设计探究空间大、操作性强、参与度广的活动,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授《包装袋上学问多》一课,在初识包装袋后我设计了再识包装袋活动环节,四人小组选择日用品洗衣液、衣服标签、药品、学习用品四类商品,从品名、注册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多方面进行观察比较,汇报交流,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总之,学生道德品质提升与法治意识的养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教师需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将理论知识和日常生活进行联系,从点滴中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教师还应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规划,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学到知识,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淑琼.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课型与策略[J].小学时代,2018(16).
[2]梁冠强.如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导学,2019(6).
[3]杨桂芹.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0(6):44-44.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以“竹文化”为载体的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FJJKXB19-504”课题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