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2月   作者:章水福
[导读]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只有有意识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浓厚情感色彩的教学情境,才能拉近学生与现实的距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激活其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锦斗中心小学    章水福

摘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只有有意识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浓厚情感色彩的教学情境,才能拉近学生与现实的距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激活其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教学情境   激发兴趣   有效教学 
        虽然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质上是理论源于生活、社会实践,最终服务于生活实践,但从学习内容和形态来看,依然比较抽象——这对成年人来说,结合自身社会生活阅历,通过抽象、推理,一般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对小学生来说,则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生活阅历尚浅,抽象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因而,道德与法治课上,小学生普遍感觉枯燥无趣且艰涩难懂。那么,怎样有效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让小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呢?情境教学法因具有生活性、直观性和趣味性,是一种适宜的教学方法。
下面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例,就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
        一、创设生活情境
        创设生活情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不能应用到生活中的知识是无用的,与“纸上谈兵”别无二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将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与生活结合是个不错的选择。
        例如,在讲解一年级上册《上学啦,真高兴》时,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开学了,可小芳对小学生活很不适应,不肯上学,时间长了,周围同学觉得小芳很难相处,小芳因此很苦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一起帮助小芳,让同学们主动跟小芳交朋友,带领她多参与班级和学校的集体活动,慢慢地帮助这个孩子融入集体生活。果然,小芳慢慢地喜欢上学了。
        创设生活情景,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属于人类知识系统中极微小的一部分,无一例外地也必将与生活有机结合,这样,能够将深奥复杂的理论公式简化,易于学生理解掌握,能促进教学生活化。同时,所学知识又必须回归生活,为生活所用,提高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二、修正养成式情境
        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后已经初步了解何为可为,何为不可为。然而当理论脱离现实后,学生便很难约束自己,或者对自身做出的一些不合理合法的言行毫无察觉,甚至缺乏正确的判断。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以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
        比如教师在讲解《我们小点声》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个别学生出于对活动感兴趣,可能声音会比较大,教师趁机引导学生进行辨析修正,让学生明白除了在口头上明白道理外,还要在实际中约束自己。从而意识到在讨论环节中不能太过大声。这些教学措施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能够真正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再比如讲解《我们爱整洁》时,在教材中的活动板块内容为“这样做好不好?”图片中有几个小朋友,其中一个小朋友在吃水果,并将香蕉皮所以扔在地上;还有一个小朋友一边看课外书,一边将垃圾随意丢弃。


学生对这些现象并不陌生,甚至他们自身在生活中也经常做,所以这时会令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比如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的习惯也是如此,所以认为图中的小朋友做法也是正确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修正辨析,使学生明白应保持环境卫生。
        三、创设实践情境
        实践探索能够为生活化教学锦上添花。实践与真理之间联系紧密,真理之所以能称之为真理是因为有实践检验。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要想让学生接受,也必须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任何课程教学都应该是而且一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小学道德与法治也不例外,学生要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究,验证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可靠性,并在验证过程中理解并掌握知识。
        比如,教师在讲述《吃饭有讲究》一课时,其中一个环节是教学生洗手。这节课可以请学校校医为同学们现场教授如何正确洗手。校医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并且校医一边示范,老师一边解说,学生一边学,现场尝试正确的洗手方法。马上就有了现场感,并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洗手活动,让学生懂得生活的细节也是有学问和讲究的。学生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学以致用,会增强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创设实践情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眼界。实践情景往往可以把知识学习落地,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到知识的产生过程。这样自然能够让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具体,更科学。
        四、画面呈现法
        其实,生活关联法的案例就是画面呈现法。这种方法(以及语言描述法)除了要与其他方法相互整合使用外,也有其特殊用途。当一些事情是学生还没有体验过或是不适合采用亲历体验法教学的时候,画面呈现法可以较直观地创设情境。
        比如,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虽然以“家乡”为主题,但其中的家乡物产、可亲可爱的家乡人、家乡新变化对于小学生来说,相对陌生。尽管他们生活在家乡,但年龄小,很少有机会到家乡广阔的土地上走走看看,對“变化”很少有亲身的体验感知。没有新旧的对比,也就不可能理解“新”、赞美“新”。对此类知识、理念的教学,比较适合采用画面呈现法,教师可以将家乡发展历程中的视频、图片按顺序呈现给学生,创设一个发展性的直观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完成认知活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认真学习新课标,走进新课程,活用新教材,在课堂上有效的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更能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得到发展和巩固,不断内化成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方丽敏.小学低段法治教育的课程理解及教学建议——基于道德与法治课堂调研问题的解读[J].中小学德育,2018(4):37-41.
[2]罗宗兰.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A].教育向导编委会.2018年4月向导-教育导刊论文汇编[C].教育向导编委会:2018:1.
[3]范玲芳.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J].中小学校长,2018(12):52.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以“竹文化”为载体的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